二次灌浆料施工工艺详解
一、材料准备与性能要求
1. 材料选择标准
二次灌浆料应选用无收缩、高强、早强型水泥基材料,其性能指标应符合GB/T50448-2015标准要求。28天抗压强度应≥60MPa,流动度≥300mm,竖向膨胀率0.02%-0.1%。材料需具备良好的自流平性能,确保能充分填充所有空隙。
2. 材料储存要求
灌浆料应储存在干燥通风处,避免受潮结块。开封后未使用完的材料需密封保存,建议在30天内使用完毕。施工前需检查材料保质期,过期材料严禁使用。
二、基面处理工艺
1. 基础处理
清除基础表面的油污、浮浆、松散物等杂质。混凝土基面需进行凿毛处理,露出新鲜骨料,凿毛深度3-5mm。金属基础表面需除锈至St2级标准。
2. 润湿处理
施工前2小时对基面充分润湿,但不得有明水积聚。可采用喷雾方式润湿,控制基面含水率在6%-8%范围内。
三、模板支设要点
1. 模板选择
优先采用钢模板,厚度≥3mm。特殊部位可使用木模板,但需内衬塑料薄膜防止漏浆。模板接缝处应采用密封胶条处理。
2. 安装要求
模板与基础间隙控制在2-4cm,高度应高出灌浆面5cm。采用专用夹具固定,确保模板在灌浆过程中不发生位移。转角部位应做成45°斜角过渡。
四、搅拌工艺控制
1. 配比控制
严格按照厂家推荐的水料比配制,通常水料比为12%-14%。使用电子秤精确称量,误差控制在±1%以内。
2. 搅拌方法
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先加入80%的水,再加入全部粉料搅拌1分钟,最后加入剩余20%的水继续搅拌2-3分钟至均匀。搅拌温度应控制在10-30℃范围内。
五、灌浆施工技术
1. 灌注方式
从一侧连续灌注,利用材料的自流平性能自然流淌。灌注高度超过20cm时,应采用分层灌注方式,每层间隔时间不超过30分钟。
2. 排气处理
灌注过程中采用专用排气辊反复滚压表面,排出气泡。对于大面积灌浆,应设置排气孔,间距控制在1.5-2m。
六、养护管理
1. 初期养护
灌浆完成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保持湿润状态24小时。环境温度低于5℃时,应采取保温措施。
2. 后期养护
拆模时间不少于24小时,养护周期不少于7天。养护期间环境温度应保持在5-35℃之间,相对湿度≥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