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灌浆料养护工艺详解
二次灌浆料作为建筑结构中重要的修补加固材料,其养护质量直接影响最终强度发展及耐久性能。根据GB/T50448-2015《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要求,二次灌浆料养护需重点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 初期保湿养护
灌浆完成后的24-48小时为关键养护期。此时灌浆料处于初凝至终凝阶段,水化反应剧烈,需保持表面持续湿润。应采用双层塑料薄膜全覆盖,接缝处搭接不少于200mm,边缘用胶带密封。对于CGM-4型高强无收缩灌浆料,环境温度20℃时,表面每4小时需喷雾保湿一次,避免水分蒸发过快导致塑性收缩裂缝。
2. 温度控制要求
冬季施工时,当环境温度低于5℃应采取保温措施。在灌浆层表面覆盖3cm厚岩棉保温层,外层再覆防水薄膜。对于早强型灌浆料,养护温度应维持在15℃以上,可采用电热毯配合温控仪进行精准控温,升温速率不超过5℃/h。夏季高温季节,表面温度超过35℃时需设置遮阳棚,避免阳光直射导致温差裂缝。
3. 养护周期管理
普通硅酸盐水泥基灌浆料湿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硫铝酸盐水泥基产品可缩短至3天。对于厚度超过100mm的灌浆体,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至10天。采用智能养护系统时,可通过埋入式温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核心区水化温升,当内部温度与环境温差小于15℃时方可撤除养护措施。
4. 特殊部位处理
对于设备基础地脚螺栓周围的灌浆区,应采用专用养护罩密封,内部放置湿度计保持95%以上相对湿度。竖向结构灌浆时,在模板拆除后立即涂刷养护剂,成膜厚度不低于0.2mm,每8小时补涂一次。大体积灌浆体需设置冷却水管,控制核心温度不超过65℃。
5. 强度发展监测
养护期间应按规定制作同条件养护试块,分别测试3d、7d、28d抗压强度。对于C60以上高强灌浆料,还需检测56d强度值。采用回弹法现场检测时,测区应避开养护覆盖物接缝位置,每个测区不少于16个测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