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次灌浆料施工工艺详解
## 材料选择与性能要求
二次灌浆料通常采用高强无收缩灌浆材料,由高强度骨料、水泥、外加剂等组成。主要性能指标包括:抗压强度≥60MPa(28天),流动度≥270mm,竖向膨胀率0.02%~0.1%,初凝时间≥2小时。材料应具备微膨胀特性以补偿收缩,确保与基层的紧密粘结。选择时需考虑环境温度,冬季施工应选用低温型灌浆料,夏季则选用高温型。
## 施工前准备工作
基层处理是关键步骤,需清除表面浮浆、油污、松散颗粒,露出坚实基层。混凝土基面应提前24小时充分湿润,但施工时不得有明水。模板安装应严密,接缝处用密封胶处理防止漏浆。根据构件尺寸和灌浆厚度,在适当位置设置排气孔,间距一般不超过1米。施工前测量环境温度,当低于5℃或高于35℃时需采取相应措施。
## 搅拌与浇筑工艺
采用机械搅拌,先加入约80%的水量,然后缓慢加入粉料,边加边搅拌,最后根据流动性调整剩余水量。搅拌时间不少于3分钟,搅拌后静置1-2分钟再搅拌30秒。灌浆应从一侧连续进行,至另一侧溢出为止,避免多点浇筑导致夹层。对于大面积灌浆,应采用分段施工,每段长度不超过5米。灌浆高度超过100mm时,建议分层浇筑,每层厚度控制在50mm左右。
## 养护与质量控制
浇筑完成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保湿,终凝后(约4-6小时)开始洒水养护,保持湿润状态不少于7天。环境温度低于5℃时应采取保温措施。施工后24小时内避免振动和荷载。质量检查包括:外观无裂缝、无空洞;28天强度测试;必要时进行超声波检测密实度。关键控制点包括水灰比准确性、搅拌均匀度和浇筑连续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