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墩身灌浆料的应用与施工技术要点
## 灌浆料在墩身工程中的适用性
墩身作为桥梁结构的重要承重部件,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灌浆料因其优异的性能指标,成为墩身施工的理想材料选择。高性能灌浆料通常具有80MPa以上的抗压强度,流动度可达300mm以上,28天抗折强度超过10MPa,能够满足各类墩身结构的承载需求。这类材料具有微膨胀特性,膨胀率控制在0.02%-0.1%范围内,可有效补偿收缩,确保墩身结构的密实性。
## 灌浆料的材料特性与优势
墩身用灌浆料由优质水泥、精选骨料、高性能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组成。其水胶比通常控制在0.26-0.32之间,保证了材料的高强度和低渗透性。材料初凝时间可调,一般为2-4小时,终凝时间4-8小时,便于施工操作。灌浆料的泌水率低于1%,避免了分层离析现象,确保墩身结构的均匀性。其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优异,电通量小于1000库仑,特别适合沿海或化冰盐环境下的墩身工程。
## 墩身灌浆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前需对墩身基面进行处理,清除浮浆、油污等杂质,并提前24小时湿润基面。灌浆料应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3分钟,确保材料均匀。灌浆时应从一侧连续注入,避免产生气泡,灌注高度超过1.5m时需使用导管辅助。施工环境温度应控制在5-35℃范围内,高温季节应采取遮阳措施,低温环境需使用温水拌合并采取保温措施。灌浆完成后应立即覆盖塑料薄膜保湿养护,24小时后可拆除模板,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 质量控制与注意事项
灌浆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水料比,偏差不超过±1%。每工作班应制作不少于3组试件,分别检测1天、3天和28天强度。灌浆料入模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温差裂缝产生。对于大体积墩身,应采取分层灌注措施,每层厚度控制在30-50cm,间隔时间不超过初凝时间。施工中应避免振动过振导致骨料下沉,宜采用插入式振捣器点振,每点振捣时间10-20秒。灌浆后24小时内禁止扰动,确保材料充分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