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堵孔用灌浆料的应用与技术要点
## 灌浆料的基本性能与特点
堵孔用灌浆料是一种专门用于封堵混凝土结构孔洞、裂缝的特殊建筑材料。这类材料通常由水泥基材料、骨料、外加剂等组成,具有流动性好、强度高、微膨胀等特点。常见的性能指标包括:28天抗压强度可达50-80MPa,流动度在250-300mm之间,初凝时间控制在2-4小时,终凝时间在4-8小时。材料硬化后体积微膨胀率约为0.02%-0.04%,能够有效填充孔洞并与基材紧密结合。
高性能堵孔灌浆料还具有早强特性,1天抗压强度可达20-30MPa,3天可达设计强度的70%以上。材料收缩率低,通常小于0.1%,确保长期使用不产生收缩裂缝。部分特殊配方的灌浆料还具备耐化学腐蚀性能,能够抵抗硫酸盐、氯离子等侵蚀,适用于恶劣环境下的堵孔作业。
##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堵孔施工前需对孔洞进行彻底清理,去除松散颗粒、油污和灰尘。对于直径大于50mm的孔洞,建议先进行凿毛处理,增加接触面的粗糙度。施工环境温度应控制在5-35℃之间,低于5℃时应采取保温措施,高于35℃时应避免阳光直射。
根据孔洞大小和深度选择合适的灌浆方式。对于小孔径(<30mm)浅孔,可采用重力自流灌注;对于大孔径或深孔,宜采用压力灌注设备。施工前应进行试配,确定最佳水料比,通常控制在0.12-0.16之间。搅拌应采用机械搅拌,时间不少于3分钟,确保浆体均匀无结块。
## 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灌浆施工应从孔洞底部开始,缓慢向上灌注,避免产生气泡。对于垂直孔洞,可采用分段灌注法,每段高度不超过1米,待下层初凝后再灌注上层。灌注过程中应使用振捣棒适当振捣,排出内部气泡,但不得过度振捣导致浆体离析。
施工完成后应立即进行养护,保持表面湿润至少7天。养护期间环境温度应保持稳定,避免急剧变化导致开裂。对于重要结构部位的堵孔,建议在灌浆料中埋设温度传感器,监测水化热变化情况。
质量检验应在灌浆料硬化后进行,包括外观检查(无裂缝、无空洞)、强度测试(取芯或回弹法)和密实度检测(超声波或射线法)。对于承受水压的堵孔部位,还应进行抗渗性能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