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灌浆料施工工艺详解
一、材料特性与选择
1. 材料性能指标
二次灌浆料是一种以水泥为基材,掺入高强度骨料和多种外加剂组成的复合材料。其28天抗压强度通常达到60MPa以上,流动度控制在260-300mm范围,初凝时间2-4小时,终凝时间4-8小时。主要技术指标包括:
- 膨胀率:0.02%-0.05%
- 泌水率:≤1.0%
- 弹性模量:≥3.0×10⁴MPa
- 粘结强度:≥1.5MPa
2. 材料特点
(1) 高流动性:能够充分填充复杂空间
(2) 微膨胀特性:补偿收缩,确保密实
(3) 早强特性:24小时抗压强度可达30MPa
(4) 耐久性好:抗渗等级≥P8,抗冻等级≥F150
二、施工前准备
1. 基面处理
(1) 清除基础表面浮浆、油污等杂质
(2) 混凝土基面需凿毛处理,露出新鲜骨料
(3) 施工前24小时充分湿润基面,施工时不得有明水
2. 模板支设
(1) 采用钢模板或优质木模板
(2) 模板接缝处采用密封胶处理
(3) 模板高度应高出灌浆面50mm以上
三、施工工艺要点
1. 搅拌工艺
(1) 水料比控制:通常为13%-15%
(2) 搅拌时间:机械搅拌不少于3分钟
(3) 搅拌温度:宜在10-30℃环境下进行
2. 灌浆施工
(1) 灌浆方式选择:
- 自重法:适用于大面积灌浆
- 高位漏斗法:适用于深基础灌浆
- 压力注浆法:适用于复杂结构灌浆
(2) 灌浆顺序:
从一侧开始连续灌浆,避免产生气泡
灌浆过程应保持连续性,中断时间不超过20分钟
3. 养护措施
(1) 灌浆完成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
(2) 终凝后洒水养护,保持湿润状态7天
(3) 环境温度低于5℃时采取保温措施
四、质量控制要点
1. 材料检验
(1) 每批次材料需进行抽样检测
(2) 重点检测流动度、强度和膨胀率
2. 过程控制
(1) 严格控制水料比
(2) 监测环境温度和湿度
(3) 灌浆后24小时内避免振动
3. 成品保护
(1) 灌浆体达到5MPa前不得承受荷载
(2) 拆模时间不少于24小时
(3) 养护期间避免温度骤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