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灌浆料7天强度是衡量材料早期性能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工程进度与结构安全。在建筑工程中,7天强度通常要求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以满足后续施工需求。本文将从材料特性、强度发展规律及施工控制要点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从材料组成来看,二次灌浆料主要由高标号水泥、级配骨料及功能性外加剂组成。其中,水泥采用P.O 42.5或更高标号,确保早期水化活性;骨料粒径控制在0.5-5mm范围,采用石英砂等高强度骨料;外加剂体系包含高效减水剂、早强剂和微膨胀剂,减水率需达到18%以上,膨胀率控制在0.02%-0.04%。这种配比设计使材料在7天内即可形成致密的水化产物结构。
在强度发展方面,二次灌浆料的7天强度与养护条件密切相关。标准养护条件下(温度20±2℃,相对湿度≥95%),普通型灌浆料7天抗压强度可达35MPa以上,早强型可达50MPa。强度增长曲线显示,3天强度可达7天的60%-70%,7天后强度增长趋缓。值得注意的是,温度每降低5℃,7天强度会延迟1-2天达到,因此在冬季施工时需采取保温措施。www.khshxcl.com
施工工艺对7天强度的实现尤为关键。首先,基面处理需达到SSD(饱和面干)状态,采用高压水枪冲洗后无明水。拌和时水胶比严格控制在0.28-0.32范围,搅拌时间不少于3分钟。浇筑时应采用高位漏斗法,自由落体高度不超过1.5m,分层浇筑时间隔不超过20分钟。在初凝后(约4-6小时)即需覆盖塑料薄膜保湿养护,24小时内禁止振动荷载。对于大体积灌浆,还需监控内部温度,防止温差裂纹影响强度发展。
质量控制方面,每50吨为一个检验批,制作40×40×160mm试件三组。试件拆模后立即放入标准养护室,测试时加载速率控制在(2.4±0.2)kN/s。当7天强度检测值低于设计值的85%时,需查明原因并采取补强措施。常见的影响因素包括:骨料含泥量超标(应≤1%)、养护中断或现场加水等违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