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光陶瓷颗粒施工工艺详解
## 材料特性与性能指标
发光陶瓷颗粒是一种具有蓄光发光特性的新型路面材料,主要由稀土铝酸盐或硅酸盐发光材料与陶瓷基材复合而成。其粒径规格通常为1-3mm、3-5mm和5-8mm三种,可根据不同应用场景选择。关键性能指标包括初始亮度≥5000mcd/m²,余辉时间≥12小时(10小时后的亮度仍能保持10mcd/m²以上),莫氏硬度达到7-8级,耐磨性≤0.02g/cm²(1000转)。材料具有耐候性强(-40℃至80℃环境下性能稳定)、抗紫外线(UV等级5级)、防水防滑(摩擦系数≥0.75)等特点。
## 基础处理工艺
施工前需对基层进行严格处理。混凝土基层应确保28天养护期已过,抗压强度≥25MPa,表面平整度偏差≤3mm/2m,含水率≤8%。沥青基层要求压实度≥95%,空隙率3-6%,温度降至50℃以下方可施工。基层表面需进行喷砂或铣刨处理,粗糙度控制在0.3-0.6mm,并彻底清除油污、灰尘等杂质。对于旧路面改造,需修补裂缝(宽度>3mm的裂缝应开槽填充环氧树脂),局部凹陷处用聚合物砂浆找平,平整度差超过5mm/3m的区域需整体打磨。
## 混合料配比与搅拌
发光陶瓷颗粒混合料通常采用双组分环氧树脂作为粘结剂,配比为树脂:固化剂=4:1(重量比)。标准施工配比为每平方米用量:环氧树脂1.2-1.5kg,发光陶瓷颗粒3-4kg(粒径3-5mm时)。搅拌时应先将A、B组分树脂混合搅拌3分钟至均匀,静置消泡5分钟后,再分次加入陶瓷颗粒,搅拌至颗粒表面均匀裹覆树脂即可(搅拌时间不超过10分钟)。环境温度低于15℃时,需将材料预热至20-25℃,湿度>85%时应暂停施工。
## 摊铺与成型工艺
采用机械摊铺时,铺装厚度控制在颗粒粒径的1.2-1.5倍(如3-5mm颗粒,厚度4-6mm)。人工摊铺需使用不锈钢镘刀,以30°角均匀刮涂。施工时应分区块进行,每区块面积不超过50㎡,从中间向四周摊铺。初凝时间约40分钟(25℃条件下),需在20分钟内完成摊铺整平作业。成型阶段采用橡胶辊筒(直径200mm,重量30-40kg)纵横交错各碾压3-5遍,碾压速度保持2-3m/min。对于图案施工,需先放样定位,采用不同颜色颗粒时要用分隔条隔离,接缝处重叠5-10cm。
## 养护与后处理
施工完成后需进行24小时封闭养护,前6小时严禁踩踏。环境温度低于10℃时,应采取保温措施(如覆盖PE薄膜)。养护期间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0-70%之间,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水冲刷。完全固化后(25℃下72小时),需用软毛刷清除表面浮粒,必要时采用低压水枪(压力≤3MPa)冲洗。验收标准要求颗粒附着率≥95%,无大面积脱落(单处脱落面积<10cm²),发光均匀性偏差≤15%。使用初期(1个月内)避免重型车辆通行,定期清扫可维持最佳发光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