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结构灌浆料是一种专门用于建筑结构中二次构件连接部位的高性能建筑材料。它主要用于填充梁柱节点、构造柱与墙体交接处、后浇带等结构部位的缝隙,确保结构整体性和传力性能。
在材料性能方面,二次结构灌浆料需要满足多项关键指标。其抗压强度通常要求达到30MPa以上,流动度控制在250-300mm范围,以保证良好的自密实性能。凝结时间根据施工需求可调节,初凝时间一般控制在2-4小时,终凝时间不超过8小时。材料还需具备微膨胀特性,膨胀率在0.02%-0.04%之间,以补偿收缩变形。
这类材料具有几个显著特点:首先,其采用优质水泥基材料作为主要胶凝组分,掺入精制骨料和多种功能性外加剂。骨料粒径经过严格控制,最大粒径不超过5mm,确保浆料能够充分填充细小缝隙。其次,材料具有优异的流动保持性,在30分钟内流动度损失不超过10%,便于施工操作。此外,材料硬化后与既有混凝土粘结强度高,可达1.5MPa以上,确保新旧材料协同工作。
施工工艺方面需要特别注意几个环节。施工前应对基面进行充分处理,清除浮灰、油污等杂质,并提前24小时洒水湿润。搅拌时应严格控制水料比,通常为0.12-0.15,采用机械搅拌不少于3分钟。灌注时应从一侧连续进行,避免产生气泡和分层。对于竖向构件灌浆,应采用高位漏斗法,保证浆料依靠自重充分填充。施工完成后需进行不少于7天的保湿养护,环境温度宜保持在5-30℃之间。
在特殊环境施工时还需采取相应措施。低温环境下需使用防冻型灌浆料,并采取保温措施;高温季节施工时宜选择早晚时段,必要时可掺入缓凝剂调节凝结时间。对于重要结构部位,建议在施工前进行试配试验,验证材料工作性能和强度发展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