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灌浆料施工流程详解
一、施工前准备
1. 基础处理
施工前需对混凝土基础表面进行彻底清理,去除油污、浮浆和松散颗粒。采用高压水枪冲洗或机械打磨方式处理,确保基础表面粗糙度达到Ra≥50μm。基础表面应保持湿润状态,但不得有明水积聚。
2. 模板支设
采用钢模板或木模板进行支模,模板接缝处使用密封胶条处理。模板安装应牢固,接缝严密,垂直度偏差不超过3mm/m。模板内侧涂刷脱模剂,确保拆模后表面光洁。
二、材料准备与配比
1. 材料性能指标
选用无收缩灌浆料,28天抗压强度≥60MPa,流动度≥280mm,竖向膨胀率0.02%-0.1%。材料初凝时间控制在2-4小时,终凝时间不超过8小时。
2. 搅拌工艺
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水料比严格控制在13%-15%。先加入80%的拌合水,再缓慢加入干料,搅拌2-3分钟后加入剩余拌合水。搅拌时间总计不少于5分钟,至浆体均匀无结块。
三、灌浆施工
1. 灌注方式
从模板一侧连续灌注,灌注速度控制在0.5-1.0m/min。采用高位漏斗或泵送方式灌注,灌注高度超过1.5m时设置导管。灌注过程中使用振动棒辅助排气,振动间距不超过50cm。
2. 施工控制
灌注过程中实时监测流动度,保持流动度在250mm以上。灌注完成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防止表面水分过快蒸发。环境温度低于5℃时,应采取保温措施。
四、养护管理
1. 初期养护
灌浆完成后24小时内禁止振动和荷载。保持湿润养护不少于7天,养护期间表面温度控制在20-30℃范围内。采用喷雾养护或覆盖湿麻袋方式保持湿润。
2. 强度发展
3天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上,7天强度达到70%以上。养护期间每日记录环境温度和湿度,当温差超过15℃时应采取控温措施。
五、质量验收
1. 外观检查
拆模后检查表面平整度,2m靠尺检查偏差不超过3mm。表面无蜂窝、麻面等缺陷,边缘棱角完整。
2. 强度检测
每50m³留置一组试块,标准养护28天后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必要时可采用回弹法或取芯法进行现场强度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