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灌浆料施工工艺流程详解
一、材料准备
1. 材料性能指标
二次灌浆料应选用无收缩、高强、早强型材料,28天抗压强度不低于60MPa,1天抗压强度达到20MPa以上。流动度控制在300mm±20mm,初凝时间不早于2小时,终凝时间不晚于10小时。材料氯离子含量应低于0.1%,碱含量不超过0.6%。
2. 材料特点
(1) 微膨胀特性:膨胀率控制在0.02%-0.04%范围内,确保与基层紧密结合
(2) 自流平性能:无需振捣即可自动找平
(3) 耐久性好:抗渗等级达到P10以上
(4) 粘结强度高:与旧混凝土粘结强度≥1.5MPa
二、基层处理
1. 凿毛处理
采用机械凿毛或喷砂处理,凿毛深度3-5mm,露出新鲜骨料。处理面积不小于总面积的80%,凿毛后表面粗糙度应达到3-5mm。
2. 界面处理
(1) 清除表面浮灰、油污等杂质
(2) 施工前24小时充分湿润基层,施工前1小时清除明水
(3) 涂刷专用界面剂,用量0.2-0.3kg/m²
三、模板支设
1. 模板要求
采用钢模板或优质木模板,接缝处用密封胶条处理。模板安装牢固,垂直度偏差不超过3mm/m,整体偏差不超过10mm。
2. 预留孔洞
按设计要求预留灌浆孔和排气孔,孔径不小于50mm,间距不超过2m。
四、灌浆施工
1. 搅拌工艺
(1) 水料比控制在13%-15%
(2) 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先加入80%水量,再缓慢加入粉料
(3) 搅拌时间3-5分钟,静置1分钟后再次搅拌1分钟
2. 灌注工艺
(1) 从一侧连续灌注,避免产生气泡
(2) 灌注速度控制在0.5-1.0m/min
(3) 灌注高度超过1.5m时,采用导管下料
五、养护管理
1. 初凝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
2. 终凝后采用湿麻布覆盖养护,保持表面湿润
3. 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前3天保持24小时湿润状态
4. 环境温度低于5℃时采取保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