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次灌浆料的养护工艺与技术要点
二次灌浆作为建筑结构加固和机械设备安装的重要环节,其养护质量直接影响工程结构的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正确的养护工艺能够确保灌浆料达到设计强度,避免开裂、空鼓等质量缺陷。
## 养护前的准备工作
灌浆施工完成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准备工作。在灌浆料初凝前(通常为2-4小时),需检查表面是否出现泌水现象。若发现泌水,应采用专用吸水海绵轻轻吸除,避免扰动未凝固的灌浆层。同时,应确保环境温度保持在5-35℃范围内,相对湿度不低于50%。对于高温或低温环境,需采取相应的保温或降温措施。
## 初期养护(24小时内)
灌浆完成后的最初24小时是强度发展的关键期。此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 覆盖保湿:使用湿麻布、塑料薄膜或专用养护毯覆盖灌浆面,保持表面湿润。覆盖物应与灌浆面紧密贴合,避免空气流通导致水分快速蒸发。
2. 温度控制:环境温度应保持稳定,避免剧烈波动。冬季施工时,可采用电热毯或暖棚加热,保持温度不低于5℃;夏季则应避免阳光直射,必要时搭设遮阳棚。
3. 禁止扰动:养护期间严禁在灌浆层上施加任何荷载或进行后续施工,防止结构受损。
## 中期养护(3-7天)
灌浆料在3-7天内强度快速增长,此阶段养护要点包括:
1. 持续保湿:根据环境条件,每4-8小时喷水养护一次,保持表面湿润。采用自动喷淋系统可提高养护均匀性。
2. 温度监测:使用埋入式温度传感器或红外测温仪定期检测灌浆体内部温度,确保温升不超过70℃,内外温差控制在20℃以内。
3. 养护周期:普通硅酸盐水泥基灌浆料养护不少于7天,早强型不少于3天,硫铝酸盐水泥基灌浆料不少于14天。
## 特殊环境下的养护措施
1. 冬季施工: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应采用综合蓄热法养护,包括覆盖保温材料、使用防冻型灌浆料、延长养护时间至14天以上。
2. 高温干燥环境:增加喷水频率至每2-3小时一次,必要时设置挡风设施减少水分蒸发,养护时间延长至10-14天。
3. 大体积灌浆:对于厚度超过50cm的灌浆体,应采取分层浇筑、内部降温等措施,控制温度应力,防止温度裂缝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