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灌浆料凝固时间是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控制的关键参数,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灌浆料的凝固过程可分为初凝和终凝两个阶段,不同配比和环境条件下,凝固时间存在显著差异。
普通硅酸盐水泥基灌浆料的初凝时间通常在2-4小时之间,终凝时间在6-12小时。高性能灌浆料通过添加外加剂可调节凝固时间,快硬型产品初凝可控制在30分钟内,终凝在2小时内完成。超早强灌浆料采用硫铝酸盐水泥体系,初凝时间可缩短至15-20分钟。
影响凝固时间的因素主要包括:
1. 材料组分:水灰比每增加0.1,凝固时间延长约30%。掺入缓凝剂可使凝固时间延长2-3倍,而促凝剂可缩短50%以上。
2. 环境条件:温度每升高10℃,凝固时间缩短30-40%。相对湿度低于60%时,表面水分蒸发加快,可能导致塑性收缩裂缝。
3. 施工工艺:机械振捣可使材料密实度提高15-20%,但过度振捣会破坏初始结构。
施工控制要点:
1. 温度管理:夏季施工应采取遮阳措施,冬季需采用加热养护,保持环境温度在5-35℃范围内。
2. 湿度控制:浇筑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保持表面湿润至少24小时。
3. 时间控制:在初凝前完成浇筑作业,终凝前禁止扰动。大面积施工应设置施工缝,分段间隔时间不超过初凝时间。
特殊配方的灌浆料具有独特的性能表现:
1. 无收缩灌浆料:通过膨胀组分补偿收缩,膨胀率控制在0.02-0.04%。
2. 高强灌浆料:3天抗压强度可达50MPa以上,28天强度超过80MPa。
3. 耐高温灌浆料:使用铝酸盐水泥,可承受800℃高温环境。
施工前应进行现场试配试验,测定实际凝固时间。采用贯入阻力法测定凝结状态,当阻力值达到3.5MPa时为初凝,达到28MPa时为终凝。对于重要结构部位,建议采用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核心温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