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加固中的常见痛点
建筑结构出现裂缝、承载力不足时,传统加固方法往往面临施工周期长、影响建筑使用功能的困境。混凝土构件开裂后,单纯使用碳纤维布粘贴可能因基层渗透性差导致空鼓脱落,而灌注胶配碳纤维胶的组合方案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
核心问题解决方案
界面粘结力不足
灌注胶通过高压注入裂缝内部,与碳纤维胶形成”里应外合”的加固体系。灌注胶渗透至混凝土毛细孔中固化后,与后续涂抹的碳纤维胶产生分子级结合,粘结强度提升40%以上。
复杂裂缝处理
对于不规则裂缝网络,单独使用碳纤维布难以完全覆盖。先灌注改性环氧树脂胶封闭裂缝,再粘贴碳纤维布,可形成三维加固网络,特别适用于地震带建筑的抗震加固。
潮湿环境施工
特种灌注胶具备水下固化特性,配合防潮型碳纤维胶使用,可在地下室、水池等潮湿环境中直接施工,解决传统胶粘剂在湿度>85%环境下粘结失效的问题。
典型应用场景
场景类型 | 具体问题 | 解决方案优势 |
---|---|---|
桥梁墩柱加固 | 盐蚀导致的纵向裂缝 | 灌注胶阻隔氯离子渗透 |
厂房楼板改造 | 设备振动引起的疲劳裂缝 | 碳纤维层抑制裂缝扩展 |
历史建筑修复 | 砖砌体结构承载力不足 | 保持外观的原位加固技术 |
施工关键技术要点
- 灌注胶粘度控制:需根据裂缝宽度调整胶体流动性,0.1mm微裂缝应选用粘度<500mPa·s的低分子量环氧
- 碳纤维胶涂布时机:应在灌注胶初凝后、终凝前完成碳纤维粘贴,确保层间化学键结合
- 环境适应性:冬季施工需选用低温固化配方,-5℃环境下仍能保持70%以上最终强度
注:具体配比需根据《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规范》GB50728进行适配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