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自流平腻子层作为环氧地坪系统的关键结构层,其质量直接影响最终地坪的平整度、强度和耐久性。掌握正确的施工技术至关重要。
基层处理决定成败
基层强度必须达到C20以上,表面无起砂、空鼓现象。使用2米靠尺检测平整度,缝隙不应超过3毫米。基层含水率需控制在8%以下,可采用塑料薄膜法进行测试:将1m×1m塑料薄膜用胶带密封粘贴于地面,24小时后检查薄膜内壁无水珠凝结即为合格。
新建混凝土基层需养护28天以上,充分干燥后方可施工。旧地面需通过铣刨、打磨等方式彻底去除油污、旧涂层,确保基层洁净无污染。裂缝处理应采用V型槽切割后灌注专用修补材料,防止应力反射。
材料配比与搅拌工艺
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控制材料配比,使用电子秤精确称量。主剂与固化剂的比例误差不得超过1%,任何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导致固化不良或性能下降。
搅拌时应使用大功率低速搅拌机,先倒入主剂再加入固化剂,沿同一方向匀速搅拌3-5分钟,确保混合均匀。搅拌容器边缘和底部死角处需反复刮扫,避免未混合材料影响整体质量。搅拌完成后需静置熟化2-3分钟,让气泡自然逸出。
施工环境精准控制
环境温度应保持在15-30℃之间,空气相对湿度不超过75%。温度过低会显著延长固化时间,影响施工进度;温度过高则可能缩短材料可使用时间,增加施工难度。
施工现场必须做好封闭管理,防止气流过快导致表面结皮。地面温度高于露点温度3℃以上,避免因结露引起涂层缺陷。温差较大时,材料应提前24小时进入现场进行温度适应。
刮涂工艺与厚度控制
腻子层施工通常采用先刮涂后辊压的工艺组合。使用专业刮板将材料均匀刮开,刮涂时保持恒定角度和速度,避免中途停顿产生接痕。刮涂厚度一般控制在0.3-0.8毫米之间,过薄可能影响找平效果,过厚则增加开裂风险。
刮涂完成后立即使用消泡辊进行纵横两个方向的辊压,消除搅拌带入的气泡并进一步控制厚度均匀性。辊压时需控制力度均匀,避免局部过度挤压导致厚度不足。
固化过程管理
施工完成后需立即设置警示标识,封闭现场至少12小时。固化期间严禁人员走动、避免风吹直射,保持环境稳定。
初期固化阶段(施工后4-8小时)最为关键,此时材料开始凝胶但尚未形成足够强度,任何干扰都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通常24小时后可进行轻负荷行走,但完全固化需要7天时间,期间不可进行重物堆放或设备安装。
常见问题预防措施
出现气泡多的情况通常源于基层孔隙率过高或搅拌过程中裹入过多空气。解决方案是施工前充分辊涂专用底漆,封闭基层孔隙;搅拌后适当延长静置时间。
局部不固化往往由材料混合不均或基层油污清理不彻底造成。施工前应做好基层验收,搅拌时确保容器边缘材料充分参与混合。
表面平整度不达标多因刮涂工艺控制不当。建议施工时配备足够照明,从不同角度观察涂层状态,及时修补缺陷区域。
环氧自流平腻子层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层,其质量直接决定了最终地坪的使用寿命和美观效果。只有严格控制每个环节,才能打造出平整坚固的理想地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