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灌浆料是确保隧道结构稳定、防水密封的关键材料。其规范要求涵盖材料性能、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三大领域。
材料性能要求
力学性能指标包括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粘结强度。灌浆料28天抗压强度通常不低于50MPa,早期强度需满足施工进度要求。与围岩和衬砌的粘结强度直接影响整体结构稳定性。
流动度与稠度决定施工可操作性。漏斗流出时间一般控制在15-30秒,扩散度需达到280-320mm,确保浆体能充分填充空隙。
体积稳定性是防止开裂的关键。自由膨胀率应控制在0.1%-0.3%范围内,泌水率低于1%,收缩率不超过0.02%。
耐久性要求涵盖抗渗性、抗冻性和耐腐蚀性。渗透系数应低于10⁻¹⁰m/s,抗冻等级达到F200以上,耐化学腐蚀性能需适应隧道地质环境。
施工工艺规范
配合比设计需考虑水胶比、胶砂比和添加剂用量。水胶比通常为0.35-0.45,根据工程需求调整减水剂、膨胀剂和早强剂比例。
搅拌工艺要求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时间不少于3分钟,确保浆体均匀无结块。
灌注技术包括灌注压力控制、灌注顺序和终止标准。压力一般维持在0.3-0.8MPa,采用从低处向高处、从中心向两侧的灌注原则,当排气管出浆浓度与进浆一致时终止灌注。
质量控制体系
原材料检验涵盖水泥、骨料和外加剂的性能检测,每批次材料需提供合格证明和检测报告。
现场质量监控包括浆体性能检测和灌注过程记录。每工作班次至少进行2次流动度和稠度测试,灌注压力、流量和浆温需实时记录。
成品检验通过钻芯取样和无损检测评估灌注质量。取芯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的85%,密实度达到98%以上。
环境适应性要求考虑地层条件、水文环境和温度变化。针对高压富水地层需采用抗分散灌浆料,低温环境需添加防冻组分。
隧道灌浆料规范的严格执行是确保隧道工程长期安全运营的基础,需要设计、施工和监理各方协同配合,实现全过程质量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