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透水混凝土作为核心材料,其孔隙率指标直接决定了雨水渗透效率与生态功能。研发团队通过优化骨料级配与胶凝材料体系,使产品孔隙率稳定控制在15%-25%区间,实现透水系数≥1.5mm/s的国际标准。
核心技术解析
孔隙形成机制
采用单一粒径骨料(如5-10mm花岗岩)与高性能胶结剂(PCA-5型)包裹成型,通过控制振动频率与压实度,形成连续贯通孔隙网络。關鍵在於骨料堆积时保留的间隙空间(Voids Content)与胶浆涂层厚度的平衡。
性能指标体系
- 有效孔隙率(Effective Porosity):18%-28%(ASTM C1688标准)
- 透水系数(Permeability Coefficient):2.0-5.0 mm/s
- 抗压强度(Compressive Strength):C20-C30等级
- 孔隙堵塞率(Clogging Rate):<15%(经100次冲刷循环测试)
耐久性保障
添加硅灰(SF)与聚羧酸减水剂(PCE)提升界面过渡区(ITZ)密度,配合封闭剂喷涂工艺,使冻融循环次数达F100等级(註:這裡用繁體字標註技術參數)。
标准化施工指南
基层处理
- 路基压实度≥93%,坡度误差≤0.5%
- 铺设透水土工布(120g/㎡)防止细颗粒上涌
拌合工艺
胶凝材料:骨料=1:4.5(质量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JS500型)先干拌60s,再加设计用水量的70%搅拌120s,观察浆体包裹状态「像裹着露水的石榴籽」为宜。
摊铺压实
- 虚铺系数取1.15-1.20
- 低频平板振动器(频率50Hz)振实3遍,最终压实厚度为设计厚度的92%-95%
养护要点
覆膜养护≥7天,环境温度低于5℃时采用暖棚法,强度达设计值80%后方可开放交通。施工中需特别注意:骨料含水率波动应控制在±0.5%以内,這是影響孔隙率穩定性的隱形殺手。
藏文标注:ཁོར་ཡུག་སྲུང་སྐྱོབ་ལ་ཞབས་ཞུ་གནང་མི་འདི་ (意为:这项技术服务于环境保护)
通过实验室数据与200万㎡工程实践验证,当孔隙率控制在20%±2%时,可实现每小时渗透36mm降雨强度的优异性能,真正让混凝土铺装成为“会呼吸的城市皮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