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静电砂浆是一种专门用于消除静电危害的功能性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厂房、数据中心、医院手术室等对静电敏感的场所。其核心功能是通过在砂浆中添加导电材料,形成稳定的导电网络,将静电荷导入大地,避免静电积累造成的设备损坏或安全隐患。
在材料组成方面,防静电砂浆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普通硅酸盐水泥作为胶凝材料,粒径0.3-0.6mm的石英砂作为骨料,并掺入导电填料。导电填料通常采用石墨、碳纤维或金属氧化物等材料,掺量控制在5%-15%之间。其中,石墨的电阻率需小于0.1Ω·m,碳纤维的长度宜在6-12mm,直径8-15μm。这些导电材料在砂浆中形成三维导电网络,确保体积电阻率稳定在10^4-10^6Ω·cm范围内。
从性能指标来看,优质的防静电砂浆需要满足多项技术要求。抗压强度应达到30MPa以上,28天抗折强度不低于6MPa。导电性能方面,表面电阻率需控制在10^5-10^9Ω之间,且各点测试值偏差不超过20%。此外,还需具备良好的耐磨性,经1000转磨耗试验后,质量损失应小于0.1g/cm²。施工性能上,初凝时间不宜少于45分钟,终凝时间不超过8小时,确保有足够的操作时间。
施工工艺要求严格,基层处理是关键环节。混凝土基层需打磨至露出坚实表面,含水率控制在8%以下,抗拉强度不低于1.5MPa。施工时采用分层涂抹法,每层厚度控制在5-8mm,总厚度通常为15-25mm。搅拌时水灰比保持在0.35-0.4,采用机械搅拌不少于3分钟。施工环境温度应维持在5-35℃之间,相对湿度不超过70%。完成施工后,需养护7天以上,期间保持表面湿润。
在特殊部位处理上,需要设置铜箔接地网络。通常采用0.1mm厚、10mm宽的铜箔,以1.5m×1.5m的网格状布置,并通过直径6mm的铜棒与建筑接地系统可靠连接,接地电阻值不大于4Ω。对于墙地面阴角部位,需做成R≥30mm的圆弧过渡,确保导电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