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次结构灌浆料的性能特点与施工工艺
## 材料性能与特点
二次结构灌浆料是一种专为建筑结构加固和连接设计的特种建筑材料,主要由高标号水泥、精选骨料、高分子聚合物及多种功能性添加剂组成。该材料具有优异的流动性和自密实性,其初始流动度通常达到280-320mm,30分钟流动度保持在260mm以上,确保在狭窄空间内能够充分填充。
在力学性能方面,二次结构灌浆料的抗压强度显著优于普通混凝土,1天抗压强度可达20MPa以上,3天可达30MPa,28天抗压强度普遍超过50MPa。同时,其粘结强度达到1.5MPa以上,能够有效保证新旧混凝土界面的牢固结合。材料还具有微膨胀特性,膨胀率控制在0.02%-0.04%范围内,可补偿收缩,避免开裂。
从耐久性角度看,二次结构灌浆料表现出优异的抗渗性能(P10级以上)和抗冻融循环能力(F150),同时具备良好的抗碳化性能和抗氯离子渗透能力,确保长期使用中的结构稳定性。
## 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基面处理和材料准备。需要对基面进行彻底清理,去除油污、浮灰和松散颗粒,必要时进行凿毛处理并充分湿润,但不得有明水。灌浆料应按厂家推荐的水料比(通常为12-14%)进行拌合,使用机械搅拌2-3分钟至均匀状态。
灌浆施工时,应根据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灌注方式。对于竖向结构,宜采用高位漏斗法或压力注浆法,确保浆料能充分填充每个角落。灌注过程中应连续进行,避免中断形成冷缝。灌注高度较大时,可采用分段灌注方式,每段高度不宜超过1.5m。
灌注完成后,需立即进行养护。在初凝后(约2-4小时)覆盖湿布或塑料薄膜,保持湿润状态至少7天。环境温度低于5℃时,应采取保温措施;高于30℃时,应加强湿养护并避免阳光直射。拆模时间一般不少于24小时,具体根据强度发展情况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