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次结构植筋胶使用方法详解
## 材料特性与性能指标
二次结构植筋胶是一种高性能环氧树脂基结构胶粘剂,专为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其主要性能指标包括:抗拉强度≥18MPa,抗压强度≥65MPa,弹性模量≥3800MPa,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2.5MPa(混凝土破坏)。该材料具有固化时间可调(通常30分钟至4小时初凝)、耐酸碱、耐老化、耐湿热等特性,工作温度范围为5-35℃。
植筋胶分为注射式和桶装式两种形态。注射式采用双组分胶管包装,配合专用胶枪使用;桶装式需现场按比例混合搅拌。材料固化后无收缩,能有效传递荷载,确保新旧混凝土结合部位的整体性。
## 施工前准备工作
施工前需对基材表面进行处理。使用钢筋探测仪确定钢筋位置,避开原结构主筋。钻孔位置偏差应控制在5mm以内。钻孔直径一般为钢筋直径的4-5倍,深度需满足15-20倍钢筋直径的设计要求。例如,Φ12钢筋需钻Φ16-20mm孔,深度180-240mm。
钻孔后,使用专用清孔设备(如气泵配合钢丝刷)清除孔内粉尘,孔壁应达到无松动颗粒、无油污的状态。清孔后若不能立即施工,需用棉纱封堵孔口防止污染。钢筋表面应进行除锈处理,露出金属光泽,除锈长度大于锚固长度50mm。
## 施工工艺要点
注射式植筋胶施工时,将混合管安装到胶枪上,先排出前端未混合均匀的胶体(约2-3cm)。注胶应从孔底开始,缓慢向外退出,注胶量应保证插入钢筋后胶体充满孔洞体积的2/3以上。注胶过程中避免产生气泡,当胶体从孔口溢出时停止注胶。
桶装植筋胶需按说明书比例精确称量A、B组分,使用低速搅拌器(300-500转/分钟)搅拌2-3分钟至颜色均匀。搅拌好的胶料应在适用期内(通常30-40分钟)使用完毕。灌注时采用专用注胶器或抹刀,确保胶体密实无空隙。
钢筋插入时应沿同一轴线缓慢旋转插入,直至设计深度。在胶体初凝前(约30-60分钟)不得扰动钢筋。固化期间应避免水浸和剧烈震动,环境温度低于15℃时应采取保温措施。完全固化时间根据温度不同为24-72小时,期间不得进行后续施工加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