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结构柱植筋胶施工技术要点与材料性能分析
在建筑结构加固工程中,二次结构柱植筋胶的应用至关重要。该材料主要由改性环氧树脂、固化剂及矿物填料组成,具有优异的粘结性能和耐久性。其抗拉强度通常达到18MPa以上,抗压强度超过60MPa,弹性模量在4500MPa左右,能够满足各类建筑结构的加固需求。
植筋胶的固化时间与环境温度密切相关。在25℃标准条件下,初凝时间约2-4小时,24小时可达最终强度的8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在5-10℃低温环境下,固化时间将延长至48-72小时,此时应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材料的工作粘度控制在5000-8000mPa·s范围内,既保证了良好的施工性能,又避免了流挂现象。
施工工艺方面,首先需进行钻孔作业。钻孔直径应比钢筋直径大4-6mm,孔深不少于15d(d为钢筋直径)。孔壁清洁度直接影响粘结效果,需用专用钢丝刷清理3次以上,最后用无油压缩空气吹净。对于水平孔洞,建议采用丙酮擦拭的二次清洁工艺。
注胶工序需特别注意胶体饱满度。采用专用注射式植筋胶时,注胶量应控制在孔深的2/3左右。插入钢筋时应缓慢旋转,确保胶体均匀分布。对于直径大于20mm的钢筋,建议采用中心定位器保证钢筋居中度。胶体溢出量应达到孔口周边1-2mm,这是检验注胶是否充分的重要指标。
在潮湿环境施工时,应选用水下专用植筋胶。这类产品通常含有疏水基团改性成分,能在相对湿度95%以下的环境中保持性能稳定。其吸水率不超过0.5%,完全固化后可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工作。
材料储存条件同样影响最终施工质量。未开封的植筋胶应在5-25℃阴凉环境中存放,避免阳光直射。已开封产品建议在4小时内使用完毕,超过时限的胶体因接触空气会发生预固化反应,导致粘结强度下降3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