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压浆料是盾构施工中用于填充管片与地层之间空隙的关键材料,其性能直接影响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和防水效果。这种材料通常由水泥、粉煤灰、膨润土、外加剂等成分按特定比例配制而成,具有流动性好、凝结时间可控、体积稳定性优良等特点。
在材料性能方面,盾构压浆料的初凝时间一般控制在6-12小时,终凝时间在12-24小时范围内。其28天抗压强度需达到10MPa以上,泌水率要求小于3%,以确保充填密实度。为适应不同地质条件,压浆料的稠度通常调整在10-14cm(采用漏斗法测试),且要求2小时内的稠度损失不超过20%。
施工工艺上,盾构压浆采用同步注浆方式,注浆压力需根据地层条件控制在0.2-0.5MPa之间。注浆量一般为理论空隙量的120-180%,具体取决于地层渗透性和盾构推进速度。注浆孔布置间距通常为3-5米,采用多点对称注浆方式以保证充填均匀性。在特殊地段如软弱地层或高水压区,需采用二次补浆工艺,补浆时间宜在初次注浆后24小时内完成。
材料配比设计需考虑多个因素:水胶比一般控制在0.45-0.55之间;粉煤灰掺量约占胶凝材料总量的20-40%;膨润土添加量为1-3%以改善保水性;外加剂包括减水剂、缓凝剂等,掺量根据具体产品确定。在砂层等渗透性强的地层中,可适当增加膨润土比例至5%左右,并掺入0.5-1%的纤维素醚以提高抗渗性。
质量控制要点包括:每200m³压浆料至少进行一次稠度、凝结时间和抗压强度检测;注浆过程中实时监测注浆压力和注浆量;对已完成注浆的区段进行雷达扫描或取芯检查,确保充填率达到95%以上。在冬季施工时,需采取保温措施保持浆体温度不低于5℃,并适当调整缓凝剂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