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灌浆料配合比设计与施工要点
一、材料性能指标要求
1. 水泥基材
应采用42.5级以上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不早于45分钟,终凝时间不迟于10小时。水泥细度控制在300-350m²/kg,3天抗压强度需达到22MPa以上。
2. 骨料选择
细骨料宜采用粒径0.16-5mm的天然石英砂,含泥量≤1.0%,细度模数2.3-3.0。粗骨料选用5-10mm连续级配碎石,压碎指标≤10%,针片状含量≤8%。
3. 外加剂系统
高效减水剂减水率应≥20%,缓凝组分可延长凝结时间2-4小时。微膨胀剂7天限制膨胀率控制在0.02%-0.05%,补偿收缩效果显著。
二、典型配合比设计
1. 基础配比
水泥:砂:石=1:1.2:2.1(质量比),水胶比0.38-0.42。每立方米材料用量:水泥450kg,砂540kg,碎石945kg,水171-189kg。
2. 外加剂掺量
减水剂掺量0.8%-1.2%(胶凝材料质量),膨胀剂6%-8%,缓凝剂0.03%-0.05%。冬季施工需添加1%-2%早强剂。
三、施工工艺控制
1. 界面处理
基层混凝土抗压强度≥20MPa,表面凿毛处理露出骨料,粗糙度深度3-5mm。施工前24小时充分湿润,但不得有明水。
2. 搅拌工艺
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时间≥3分钟,投料顺序:先投入70%水→骨料→水泥→外加剂→剩余30%水。拌合物扩展度应控制在280-320mm。
3. 浇筑养护
采用高位漏斗法浇筑,自由下落高度≤1.5m。浇筑后2小时内覆盖塑料薄膜,24小时后开始洒水养护,养护期不少于14天,环境温度保持10-30℃。
四、质量控制要点
1. 新拌性能
初始流动度≥260mm,30min流动度损失≤10%。泌水率≤1.0%,凝结时间差控制在±30min内。
2. 硬化性能
1天抗压强度≥20MPa,3天≥40MPa,28天≥60MPa。弹性模量≥3.5×10⁴MPa,与旧混凝土粘结强度≥2.0MPa。
3. 体积稳定性
24h竖向膨胀率0.02%-0.1%,28d干燥收缩值≤0.015%。在-20℃至60℃温度循环条件下无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