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灌浆料施工工艺详解
一、材料特性与选择标准
1. 材料性能指标
二次灌浆料应选用C40及以上强度等级的微膨胀水泥基材料,其3天抗压强度需达到30MPa以上,28天强度不低于50MPa。流动度控制在260-300mm范围,初凝时间不少于2小时,终凝时间不超过10小时。膨胀率应保持在0.02%-0.04%之间,以确保填充密实。
2. 材料特点
优质灌浆料应具备以下特性:
- 高流动性:保证完全填充所有空隙
- 微膨胀性:补偿收缩,防止开裂
- 早强特性:缩短养护周期
- 耐久性:抗渗等级≥P8,抗冻等级≥F150
二、施工前准备
1. 基面处理
采用机械打磨或喷砂处理基面,去除浮浆层和油污,露出坚实基层。处理后的基面粗糙度应达到3-5mm,并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施工前24小时保持湿润,但不得有明水。
2. 模板支设
使用钢模板或防水胶合板,接缝处采用密封胶处理。模板与基面间隙控制在3-5mm,高度应高出灌浆面50mm。在模板内侧涂刷脱模剂,转角处做成45°斜角。
三、施工工艺要点
1. 搅拌工艺
采用强制式搅拌机,先加入80%用水量,再缓慢加入粉料搅拌2分钟,最后补加剩余水量搅拌3分钟至均匀。搅拌温度控制在10-30℃之间,夏季施工时应使用冰水降温。
2. 灌注方法
采用高位漏斗法或泵送法连续灌注。从一侧开始灌注,流动距离不超过5m。灌注时应使用振动棒辅助排气,振动间距不大于500mm,每点振动时间10-15秒。灌注完成后,表面用抹刀收光。
四、养护管理
1. 初期养护
灌注完成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24小时内不得受到振动。环境温度低于5℃时,应采取加热保温措施。
2. 湿润养护
终凝后(约12-24小时)开始洒水养护,保持表面湿润状态不少于7天。养护水温与浆体温差不超过15℃。冬季施工时应采用保温棉被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