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次灌浆料拌制工艺详解
## 材料准备与性能要求
二次灌浆料是以水泥为基材,配以高强度骨料、膨胀剂、减水剂等多种外加剂复合而成的特种建筑材料。其主要技术指标包括:流动度≥300mm(初始),1d抗压强度≥20MPa,28d抗压强度≥60MPa,竖向膨胀率0.02%~0.1%。材料应具有微膨胀特性,确保与基础混凝土紧密结合,避免收缩裂缝产生。施工前应检查材料包装是否完好,确保无结块、受潮现象,保质期一般为6个月。
## 拌制设备与环境要求
拌制设备应选用强制式搅拌机,容量根据施工量确定,一般不小于0.3m³。搅拌机叶片与筒壁间隙应≤5mm,确保搅拌均匀。施工环境温度应控制在5~35℃之间,低于5℃时应采取保温措施,高于35℃时应避免阳光直射。拌制用水应为清洁饮用水,PH值6~8,氯离子含量≤200mg/L,硫酸盐含量≤600mg/L。水灰比严格按厂家推荐值控制,通常为0.12~0.16。
## 精确配比与投料顺序
按照设计配合比准确称量各组分材料,误差控制在±1%以内。投料顺序对拌合质量影响显著,正确流程为:先加入约80%的拌合水→加入全部灌浆料→搅拌30秒→加入剩余20%的水→继续搅拌2~3分钟至均匀。搅拌时间总计不宜少于3分钟,也不宜超过5分钟,过度搅拌会导致骨料破碎影响强度。搅拌过程中应观察浆体状态,合格拌合物应呈均匀灰褐色,无结团、无泌水。
## 流动度控制与调整
拌制完成后应立即检测流动度,采用截锥圆模法测定,保持圆模上口直径100mm、下口直径200mm、高300mm。将拌合物分两层装入模内,每层插捣25次,提起圆模后测量浆体扩散直径。若流动度不满足要求,可微调用水量,但增减幅度不得超过推荐水量的±3%。每次调整后需重新搅拌1分钟。拌制好的浆体应在30分钟内使用完毕,超过初凝时间的材料必须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