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灌浆料凝结时间是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参数之一,其长短直接关系到工程进度和结构强度发展。不同配方的灌浆料具有差异化的凝结特性,需根据工程需求精确控制。
在材料性能方面,普通硅酸盐水泥基灌浆料的初凝时间通常控制在2-4小时,终凝时间在4-8小时。而快硬型灌浆料通过添加促凝剂,可将初凝时间缩短至30-60分钟,终凝时间控制在2-3小时。缓凝型产品则采用葡萄糖酸钠等缓凝剂,初凝时间可延长至6-12小时,适用于大体积灌浆作业。温度对凝结时间的影响显著,环境温度每升高10℃,凝结时间约缩短30%-40%。
高性能灌浆料通常采用42.5级以上硅酸盐水泥作为基材,掺入20-40%的矿物掺合料。其中,硅灰掺量控制在5-10%可显著改善早期强度,粉煤灰掺量在15-25%区间有助于延长凝结时间。骨料粒径多采用0.5-2mm连续级配,含泥量需严格控制在1%以下。新型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加入量一般为胶凝材料总量的0.5-1.2%,可保持2小时流动度损失不超过10%。
施工工艺对凝结时间的实际表现有重要影响。搅拌时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先干拌1分钟后再加水搅拌2-3分钟,水胶比严格控制在0.28-0.32范围内。灌浆作业应在初凝前完成,采用高位漏斗法灌注时,自由下落高度不宜超过1.5m。对于厚度超过100mm的灌浆层,建议分层施工,层间间隔时间控制在初凝前。养护阶段需保持表面湿润至少7天,温度低于5℃时应采取保温措施。
特殊环境下的施工需特别注意。冬季施工时,材料温度应维持在10℃以上,可采用热水搅拌但不超过40℃。高温季节宜选择早晚施工,必要时添加缓凝剂。对于钢筋密集区域,建议采用自流平灌浆料,其扩展度应达到280mm以上,以保证充分填充。在振动环境下施工时,应选用触变型灌浆料,其触变指数需大于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