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灌浆料是一种专为低温环境下施工设计的特种建筑材料,其核心性能指标主要包括抗压强度、流动度、凝结时间和耐久性四个方面。
在抗压强度方面,低温灌浆料需满足特定的强度发展曲线。通常要求1天抗压强度不低于20MPa,3天达到30MPa以上,28天最终强度需超过50MPa。这种强度发展特性确保了材料在低温环境下的早期强度形成,同时保证后期强度持续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在-5℃至5℃的施工环境下,材料内部的水化反应会显著减缓,因此配方中常添加早强组分来促进低温条件下的强度发展。
流动度是衡量施工性能的关键指标。标准条件下的初始流动度应控制在300mm以上,30分钟流动度损失不超过10%。为适应低温施工特点,材料需具备更好的保塑性能,通常通过添加高性能减水剂和缓凝剂来实现。在5℃环境下,流动度保持时间应延长至60分钟以上,以满足低温条件下较长的施工操作时间要求。
凝结时间指标需根据施工环境温度进行调整。在标准实验室条件下(20±2℃),初凝时间控制在4-6小时,终凝时间6-8小时。当环境温度降至5℃时,凝结时间会延长至8-12小时,这时需要通过调整促凝剂用量来优化凝结特性。特殊配方的低温灌浆料可在-10℃环境下保持正常凝结,但需配合保温养护措施。
耐久性指标包括抗冻融循环、抗氯离子渗透和抗碳化性能。经50次冻融循环后,质量损失率应小于5%,强度损失率不超过20%。氯离子扩散系数需低于3.0×10-12m2/s,这通过掺加矿物掺合料和阻锈剂实现。在碳化性能方面,28天碳化深度不应超过5mm,这要求材料具有致密的微观结构和足够的碱储备。
施工工艺方面,低温环境下的灌浆作业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点:基面温度应高于0℃,必要时采用预热措施;拌合水温控制在20-30℃之间;浇筑后立即采取保温措施,维持表面温度在5℃以上至少48小时;拆模时间延长至普通条件下的1.5-2倍。对于大体积灌浆,还需控制内部温升,避免温度梯度导致的裂缝。www.khshxc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