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灌浆材料的三大痛点
在建筑加固和精密设备基础灌浆领域,施工人员常面临以下难题:
1. 渗透性不足:普通环氧树脂胶泥粘度高,难以渗入0.1mm以下的微裂缝
2. 操作时效短:常规材料在25℃环境下仅30-40分钟可操作时间
3. 固化不均匀:高粘度材料易在复杂结构中形成气孔和空鼓
低粘度环氧树脂胶泥的突破性解决方案
1. 超强渗透性能
- 粘度低至200-300mPa·s(25℃),相当于植物油的流动性
- 可自主渗透0.05mm微裂缝,渗透深度达传统材料的3倍
- 典型应用: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岩石地基加固
2. 延长施工窗口
- 采用特殊改性胺固化体系
- 在25℃环境下保持90-120分钟可操作时间
- 典型案例:大型设备基础二次灌浆、隧道管片接缝处理
3. 无气泡固化技术
- 自流平特性使材料自动排除空气
- 固化收缩率<0.1%,避免界面剥离
- 特别适用于:精密机床安装、钢结构与混凝土接合面处理
典型应用场景技术参数对比
场景类型 | 传统材料缺陷率 | 低粘度胶泥改善效果 |
---|---|---|
混凝土裂缝修复 | 35%-40% | 降低至8%以下 |
设备基础灌浆 | 25%-30% | 降低至5%以下 |
钢结构加固 | 15%-20% | 降低至3%以下 |
特殊环境适应性表现
- 潮湿基面施工:可在含水率8%以下的基面直接施工
- 低温固化:-5℃环境仍能保持50%以上最终强度
- 耐化学腐蚀:通过ASTM C881标准耐酸碱测试
注:施工前需进行基面含水率和温度测试,建议在10-35℃环境施工以获得最佳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