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加固面临的主要痛点
脆性破坏风险
普通混凝土加固层在受力时易出现突然断裂,导致加固失效。特别是在地震多发区,这种脆性破坏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
施工复杂耗时
传统加固方法(如外包钢加固)需要现场焊接、钻孔等工序,施工周期长且对建筑使用影响大。
界面粘结问题
新旧材料粘结强度不足时,易出现剥离破坏,影响整体加固效果。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的解决方案
核心优势解析
- 200倍延展性:拉伸应变能力达3-5%,远超普通混凝土0.01%的水平
- 自愈合特性:微裂缝在潮湿环境下可自主修复
- 薄层施工:10-20mm厚度即可达到传统50mm加固层的效果
典型应用场景
砌体结构抗震加固
采用单面15mm厚高延性混凝土抹面,可提升砖墙抗剪强度300%以上。某小学教学楼加固案例显示,经加固后结构可抵抗8度地震。
梁柱节点加固
在框架结构薄弱节点处包裹高延性混凝土,解决应力集中导致的开裂问题。实测数据显示,加固后节点耗能能力提升5-8倍。
历史建筑保护
对文物建筑进行3-5mm渗透性加固,既保持外观原貌又提升承载力。西安某唐代砖塔加固工程验证了该技术的适用性。
标准化施工工艺流程
基面处理阶段
- 剔除松散层至坚实基层
- 采用高压水枪(0.3-0.5MPa)清洗界面
- 预埋Ø6@200mm的耐碱玻璃纤维网格
材料制备要点
- 水胶比严格控制在0.26-0.28
- 搅拌时间不少于3分钟
- 30分钟内完成浇筑
养护关键参数
- 初凝后覆盖保湿养护膜
- 环境温度保持5-30℃
- 养护周期不少于7天
常见问题应对方案
Q:加固层出现空鼓怎么办?
A:立即剔除空鼓区域,重新涂刷界面剂后补浇。建议采用回弹法进行100%面积检测。
Q:冬季施工注意事项
A:添加早强剂并搭设保温棚,确保材料温度不低于5℃。建议优先选择改性硅酸盐系产品。
Q:如何验收加固效果?
A:需进行原位剪切试验,要求界面粘结强度≥1.5MPa。重要结构应进行荷载试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