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钢柱脚施工的三大痛点
钢结构建筑中,钢柱脚节点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整体结构安全性。传统施工方法存在以下典型问题:
- 浇筑密实度不足:狭窄空间导致振捣困难,易产生蜂窝、孔洞等缺陷
- 施工效率低下:人工振捣工序耗时,延长整体工期
- 节点强度不稳定:普通混凝土收缩变形大,与钢柱接触面易产生缝隙
自密实混凝土在钢柱脚中的应用优势
钢柱脚加自密实混凝土技术通过材料性能突破解决核心难题:
- 自流平特性:坍落度达650mm以上,完全填充复杂节点空间
- 免振捣施工:依靠自重密实,消除人为操作误差
- 微膨胀性能:补偿收缩,确保钢-混凝土界面紧密结合
- 早强特性:24小时强度达30MPa,缩短拆模时间
典型应用场景与技术要点
工业厂房钢结构
- 解决行车梁柱脚节点密集钢筋区的浇筑难题
- 建议配合比:胶凝材料450-500kg/m³,砂率45%-48%
高层建筑核心筒
- 适用于型钢混凝土组合柱的柱脚部位
- 控制扩展度在550-650mm范围,避免离析
桥梁墩柱连接
- 应对大直径钢管柱内混凝土浇筑质量要求
- 需添加增粘剂保证垂直下落时的均匀性
施工质量控制关键指标
检测项目 | 标准要求 | 测试方法 |
---|---|---|
扩展度 | ≥550mm | JIS R 5201 |
T50流动时间 | 3-7s | EFNARC标准 |
抗压强度 | ≥C40 | GB/T 50081 |
氯离子含量 | ≤0.06% | JGJ 55 |
注:施工前需进行足尺模型试验验证材料工作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