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类灌浆料用水量的控制要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I类灌浆料是一种高性能的无机胶凝材料,主要用于设备基础灌浆、地脚螺栓锚固、混凝土结构加固等工程。其性能指标要求严格,包括流动度、抗压强度、竖向膨胀率等,而用水量是影响这些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1. I类灌浆料的性能指标与用水量的关系**
I类灌浆料的性能通常需满足《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 50448-2015)的要求,其中流动度应控制在250mm以上,1d抗压强度不低于20MPa,28d抗压强度不低于60MPa。用水量直接影响灌浆料的流动性和强度发展。过高的用水量会降低浆体密实度,导致强度下降,甚至出现泌水、离析等问题;而过低的用水量则会使浆体黏稠,影响施工性能。
**2. 材料组成对用水量的影响**
I类灌浆料通常由水泥、矿物掺合料(如硅灰、粉煤灰)、骨料(石英砂)、外加剂(减水剂、膨胀剂)等组成。不同材料的配比会影响需水量:
- **水泥与掺合料的比例**:硅灰和粉煤灰的掺入可改善浆体的流动性,减少用水量,但过量掺入可能导致早期强度降低。
- **减水剂的选择**:聚羧酸系减水剂能显著降低用水量(减水率可达20%~30%),同时保证浆体的流动性和强度。
- **骨料级配**:细骨料(如粒径0.1~0.5mm的石英砂)的合理搭配可减少浆体孔隙率,优化用水量。
**3. 施工工艺对用水量的控制要求**
在实际施工中,需根据环境条件和施工方式调整用水量:
- **环境温度**:高温环境下水分蒸发快,可适当增加用水量(但不超过推荐值的5%),并缩短搅拌至灌注的时间。
- **搅拌方式**:机械搅拌比人工搅拌更均匀,可减少用水量浪费。建议采用低速搅拌(300~400r/min),搅拌时间控制在3~5分钟。 www.uujsj.com
- **灌注工艺**:采用高位漏斗法或压力灌浆时,需确保浆体流动度满足施工要求,避免因流动性不足导致灌浆不密实。
**4www.khyzd.com. 用水量的试验确定方法** www.khshxcl.com
实验室应通过试配确定最佳用水量:
- 固定水胶比(通常为0.26~0.32),测试不同用水量下的流动度和强度。
- 观察浆体状态,理想状态为无泌水、无离析,且流动度在260~280mm范围内。
- 现场施工前需进行试块成型,验证28d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 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 **泌水现象**:表明用水量过高,可增加硅灰掺量(2%~5%)或调整减水剂用量。
- **早期开裂**:可能与用水量不足或膨胀剂失效有关,需检查材料配比及养护条件(建议湿养护3~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