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40灌浆料施工流程详解
## 材料准备与性能指标
C40灌浆料是一种高强度、高流动性的水泥基复合材料,主要用于设备基础二次灌浆、钢结构柱脚灌浆、混凝土结构加固等领域。其主要性能指标包括:28天抗压强度≥40MPa,流动度≥300mm,竖向膨胀率0.02%-0.5%,泌水率为0。该材料具有自流平、微膨胀、早强高强等特点,能够确保灌浆层与基础面完全接触,保证荷载的有效传递。
材料进场前需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并按规定进行抽样复验。储存时应置于干燥通风处,避免受潮结块,保质期一般为6个月。施工前应根据环境温度选择适宜的型号,冬季施工需选用防冻型灌浆料。
## 基础处理www.khshxcl.com
基础表面处理是灌浆施工的关键环节。首先需清除基础表面的油污、浮浆、松散颗粒等杂物,可采用机械打磨或高压水枪冲洗。对混凝土基础表面应进行凿毛处理,露出新鲜骨料,凿毛深度宜为3-5mm。对于光滑的钢基层,需进行除锈处理,达到Sa2.5级除锈标准。
施工前24小时应对基础面充分湿润,但在灌浆前1-2小时需清除表面积水,保持基础面湿润但无明水。对于大型设备基础,应在基础四周支设模板,模板内侧可涂刷脱模剂或铺设塑料薄膜,模板接缝处应采用密封胶条确保不漏浆。
## 搅拌工艺
C40灌浆料的搅拌应采用机械搅拌方式,推荐使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前需根据施工面积和施工速度计算每批次搅拌量,确保在初凝前完成浇筑。水料比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控制,一般为12-14%,不得随意增减用水量。
搅拌时先加入约80%的用水量,然后缓慢加入全部粉料,边加边搅拌,最后根据流动度情况调整剩余水量。搅拌时间应持续2-3分钟,至浆体均匀无结块为止。搅拌完成后应静置1-2分钟,待气泡排出后再进行二次搅拌30秒。
## 灌浆施工
灌浆施工应从一侧开始,连续进行直至从另一侧溢出为止,不得从四周同时灌浆。对于大型基础,可采用多点灌浆方式,但应确保各灌浆点之间的连续性。灌浆过程中应使用竹片或钢筋轻轻导流,帮助浆体流动,但不得振捣,以免引入过多气泡。
灌浆高度超过100mm时,应采用分层灌浆方式,每层厚度控制在50-80mm,待下层初凝后再进行上层灌浆。对于有螺栓孔或预留孔的部位,灌浆时应确保孔内完全填充密实。灌浆完成后,应在初凝前对表面进行修整,去除多余浆料和气泡。
## 养护管理
灌浆完成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在终凝前(一般为灌浆后2-4小时)覆盖塑料薄膜或湿麻袋,防止水分过快蒸发。环境温度在5-25℃时,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温度高于25℃时,应增加洒水养护次数;冬季施工应采取保温措施,确保环境温度不低于5℃。
养护期间应避免振动和冲击,24小时内不得受到任何荷载。拆模时间应根据环境温度和浆体强度发展情况确定,一般不低于24小时。对于有早强要求的工程,可在灌浆24小时后进行局部加载,但应控制加载速度和荷载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