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植筋拉拔胶核心特性与适用范围
钢筋植筋拉拔胶(结构胶粘剂)是以环氧树脂为主体的双组分高分子材料,通过化学粘结与机械咬合双重作用实现钢筋与混凝土的高强度锚固。其抗拉拔强度可达20MPa以上,适用于混凝土结构加固、幕墙预埋件固定、设备基础锚固等场景。
二、施工前准备工作要点
基面处理
使用角磨机清除混凝土表面浮浆层,露出坚实基层,孔洞内粉尘需用专用气泵(吹风机)三吹三刷清理。植筋孔径应为钢筋直径的1.2-1.5倍,孔深≥15d(d为钢筋直径)。
材料验收
检查植筋胶的A/B组分包装完整性,观察胶体无分层、结块现象。正规产品应具备《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报告》。
环境控制
施工环境温度建议5-35℃,相对湿度≤70%。雨天作业需搭设防雨棚,基面含水率需<4%(可用含水率测试仪检测)。
三、标准化施工流程详解
配胶操作
按产品说明书比例(通常为A:B=3:1)精确称量,使用电动搅拌器低速(300r/min)搅拌2-3分钟至色泽均匀。注意:每次拌胶量应在30分钟内用完。
注胶技术
采用专用胶枪从孔底开始注胶,注胶量应保证插入钢筋后胶体溢出。对于垂直孔洞,可预先在孔内插入注胶管,边注边退。
钢筋植入
将除锈处理后的钢筋(螺纹钢需机械除锈至露出金属光泽)旋转插入,确保钢筋位于孔洞中心。植入深度误差应控制在±5mm以内。
四、关键质量控制节点
固化养护
夏季24小时、冬季48小时内禁止扰动钢筋。使用红外测温仪监测胶体固化温度,确保在25-60℃最佳反应区间。
拉拔检测
按照《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要求,在固化72小时后进行现场拉拔试验。抽样数量不少于总数的1‰且不少于3根。
缺陷处理
发现胶体不固化或粘结力不足时,需采用金刚石薄壁钻头扩孔后重新施工。严禁在未完全固化的胶体上加载。
五、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 胶体流淌:添加3-5%气相二氧化硅增稠剂
- 冬季固化慢:采用低温型植筋胶或采用热风机辅助加热
- 钢筋偏位:使用定位卡具固定,在初凝前完成校正
通过严格遵循上述工艺标准,可确保植筋拉拔胶达到设计要求的粘结强度。建议施工方留存完整的施工影像记录和材料检测报告,作为工程验收的重要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