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钢柱底部灌浆料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钢柱底部灌浆是钢结构工程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施工前需确认基础混凝土表面平整度,要求误差控制在±3mm/m以内。采用高压水枪或喷砂机处理基础面,确保无油污、浮浆和松散颗粒。
灌浆料的选择需符合GB/T50448标准,根据钢柱荷载和工况选择普通型、早强型或超高强型产品。重要节点建议选用流动性≥280mm、抗压强度≥60MPa的高强无收缩灌浆料。施工前需进行材料试配,水料比严格控制在13%-15%范围。
二、钢柱底部灌浆的标准化施工流程
模板支设:采用钢制或木模,接缝处用密封胶处理,模板高度应高出灌浆面50mm。对于大型钢柱,需设置排气孔(间距≤1.5m)。
湿润基面:灌浆前2小时湿润基础混凝土,但不得有明水。冬季施工应采用温水(20±5℃)润湿。
灌浆料搅拌:使用强制式搅拌机,先加入80%水,再投入粉料搅拌2分钟,最后加入剩余水。搅拌时间控制在3-5分钟,拌合物应在30分钟内用完。
灌注作业:从钢柱一侧连续灌注,利用料浆自流平特性填满整个底部空间。灌注高度应超过钢柱底板10-20mm,采用高位漏斗法或泵送工艺时,落差不大于1.5m。
三、钢柱灌浆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灌浆过程中需实时监测流动度,采用L型流动仪测试时,流动值应≥280mm。对于厚度超过100mm的灌浆层,建议分层施工,层间间隔不超过20分钟。钢柱校正后,需在30分钟内完成灌浆,垂直度偏差应≤H/1000且≤5mm。
关键养护参数包括:
- 温度控制:环境温度保持5-30℃
- 湿度管理:相对湿度≥90%
- 养护时间:早强型24小时,普通型至少7天
四、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气泡处理:出现表面气泡时,可采用消泡滚轮或振动棒二次振捣,但需在初凝前完成(约30-40分钟)。
裂缝预防:大体积灌浆时,应控制中心与表层温差≤25℃,必要时埋设冷却水管。
强度不足:若28天强度达不到设计值,可采用环氧树脂注浆补强,注浆压力控制在0.2-0.4MPa。
钢柱灌浆完成后,需进行非破损检测。回弹法检测时,测区不少于10个;超声波检测时,波速应≥4000m/s。重要结构应留置同条件养护试块,每组不少于3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