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参数解析
1. 密度特性
防水砂浆密度标准范围为1800-2100kg/m³,采用GB/T 2419-2005标准测试。实验室测试方法采用容积法,将新拌砂浆装入标准容器(1L)振实后称重。高密度配比(≥2000kg/m³)适用于地下工程,中密度(1850-1950kg/m³)适用于屋面防水。
2. 力学性能
28d抗压强度≥25MPa(GB/T 17671-1999),抗折强度≥6MPa。与普通砂浆对比,防水型产品强度提升40%以上。测试采用40mm×40mm×160mm试件,标准养护条件(20±2℃,RH≥95%)。
3. 凝结时间
初凝≥45min,终凝≤12h(GB/T 1346-2011)。通过调整聚合物乳液掺量(通常8-12%)可调控凝结特性。快凝型配方(初凝30min)适用于抢修工程,缓凝型(初凝90min)适合大体积施工。
二、施工工艺详解
1. 材料制备
基准配比为水泥:砂:防水剂=1:2.5:0.1(质量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干料混合2min后加入总水量20-22%的改性乳液,继续搅拌3min至均匀。现场检测坍落度控制在70-90mm(JGJ/T 70-2009)。
2. 基面处理
混凝土基面需达到SSD饱和面干状态,粗糙度≥0.5mm(GB 50212-2014)。采用喷砂处理露出骨料,裂缝处开V型槽(深宽比≥2:1),并用同配比砂浆预填。
3. 分层施工
首层厚度控制在3-5mm,采用镘刀45°角批刮。后续每层≤10mm,间隔时间2-4h(触干状态)。阴阳角处增设聚酯布增强层,搭接宽度≥100mm。
4. 质量监控
硬化后采用2m直尺检测平整度(≤4mm/2m),渗水测试按GB 50208-2011执行。发现空鼓区域需凿除至坚实基面,边缘做成阶梯形接茬,重新涂刷界面剂后补浆。
三、应用场景说明
1. 地下结构防水
适用于埋深≤10m的混凝土外墙,施工时需注意:
- 地下水位高于作业面时设置降水井
- 阴阳角预做R≥50mm圆弧过渡
- 穿墙管周边加设环形止水带
2. 潮湿环境施工
相对湿度>80%时采取措施:
- 延长层间间隔至6-8h
- 表面覆盖PE膜防结露
- 添加3-5%速凝剂(铝酸盐系)
3. 低温工况
环境温度5-10℃时需:
- 采用热水(≤60℃)拌和
- 掺加防冻组分(亚硝酸钠≤5%)
- 养护期延长至72h以上
注:所有数据测试均需保留原始记录,包括环境温湿度、材料批次号及检测人员信息。异常情况处理方案需经技术负责人签字确认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