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冻型灌浆料施工工艺详解
防冻型灌浆料是一种专为低温环境设计的特种建筑材料,其核心性能指标包括:抗压强度≥60MPa(28天标准养护),流动度≥280mm(初始状态),-15℃环境下仍能正常水化硬化。该材料采用硅酸盐水泥为基础,复合有机防冻组分(如亚硝酸钠、硝酸钙等)和无机早强材料(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确保在负温条件下保持足够的工作性和强度发展速率。
材料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低温适应性:掺入复合型防冻剂,使浆体在-10℃至-20℃环境仍能保持液相,避免冻胀破坏;
2. 微膨胀特性:含钙矾石类膨胀组分,补偿低温收缩,膨胀率控制在0.02%-0.04%;
3. 早强性能:-5℃时3天强度可达设计强度的40%,7天达60%,满足冬季施工进度要求。
施工前准备阶段需重点控制:
- 基面处理:混凝土基层温度需预热至+5℃以上,含水率≤6%,采用喷灯或热风机处理冻土层;
- 材料预热:将粉料储存在≥10℃环境24小时,拌合水温控制在35±5℃;
- 机具准备:搅拌设备需配备保温套,输送管道采用岩棉包裹,保持管壁温度>0℃。
拌合工艺参数要求:
水胶比严格控制在0.28-0.32范围内,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合,投料顺序为:先加入80%温水→投入粉料搅拌2分钟→加入剩余20%温水继续搅拌3分钟。拌合物出机温度应≥15℃,流动度损失控制在10mm/30min以内。
灌注施工关键技术:
1. 分层浇筑:单次灌注厚度不超过50cm,相邻层间隔时间≤30分钟;
2. 温度控制:灌注时环境温度不低于-15℃,模板内侧设置电热毯维持5℃以上;
3. 振捣工艺:采用高频插入式振捣器,振捣间距≤30cm,避免过振导致防冻组分上浮。
养护阶段管理要点:
立即覆盖复合保温膜(聚乙烯薄膜+岩棉被),养护温度维持5℃以上至少7天。当气温低于-10℃时,需在模板外增设红外加热装置,使结构表面温度保持在0℃以上。拆模时结构表面与环境温差应≤15℃,拆模后继续保温养护至14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