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灌浆料终凝时间是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控制的技术参数之一,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终凝时间是指灌浆料从加水拌合开始到完全失去塑性并初步具备强度的时间节点,通常以贯入阻力达到3.5MPa为判定标准。
在材料性能方面,普通硅酸盐水泥基灌浆料的终凝时间一般为6-12小时,而快硬硫铝酸盐水泥基灌浆料可缩短至1-3小时。高性能灌浆料通过掺加缓凝剂或促凝剂可精确调控终凝时间,调节范围可达30分钟至24小时。温度对终凝时间影响显著,环境温度每升高10℃,终凝时间可缩短20%-30%。因此夏季施工时需特别注意控制材料温度。
从施工工艺角度看,水胶比是影响终凝时间的关键因素。当水胶比从0.30提高到0.40时,终凝时间可能延长40%-60%。搅拌工艺也直接影响终凝时间,机械搅拌较人工搅拌可缩短终凝时间15%-25%。施工厚度超过50mm时,应采取分层灌注措施,每层间隔时间应控制在初凝至终凝之间。
在特殊环境施工时,需采取针对性措施。冬季施工时,可采用热水拌合或添加早强剂,将灌浆料温度控制在15℃以上。高温环境下,应选择缓凝型灌浆料,并在终凝前采取保湿养护措施。对于大体积灌浆,宜选用中热或低热水泥,控制最高温度不超过70℃。
灌浆料终凝时间的现场检测应采用贯入阻力仪,测试频率不应少于每100m³一次。当实测终凝时间与设计值偏差超过20%时,应立即暂停施工并查明原因。对于重要结构部位,建议在实验室进行配合比验证试验,确保终凝时间满足设计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