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次灌浆料的使用方法详解
## 材料性能与特点
二次灌浆料是一种专门用于设备基础、钢结构基础等部位二次灌浆的高性能材料,主要由水泥、骨料、外加剂等成分组成。这类材料具有自流平、微膨胀、早强高强等特点,能够确保灌浆层与基础面充分接触,提高承载能力。
常见的技术指标包括:抗压强度3天可达30MPa以上,28天可达60MPa以上;流动度通常控制在300mm以上,确保自流平性能;膨胀率一般在0.02%-0.1%之间,有效补偿收缩;凝结时间根据施工要求可调,初凝时间多在2-4小时。
## 施工前准备
施工前需对基础面进行彻底清理,去除油污、浮灰、松散颗粒等杂质。对于吸水性强的基层,应提前24小时充分湿润,但施工时不得有明水。模板安装应严密,接缝处可用密封胶处理防止漏浆。根据施工部位尺寸,可设置排气孔,间距建议控制在1m左右。
材料搅拌应采用机械搅拌,水料比严格按厂家推荐比例控制,通常为12%-14%。搅拌时间不少于3分钟,确保浆料均匀无结块。搅拌完成后静置1-2分钟,待气泡排出后再进行灌浆。
## 灌浆施工工艺
灌浆应从一侧连续进行,至另一侧溢出为止,不宜从四周同时灌入。对于大型设备基础灌浆,可采用高位漏斗法或泵送法施工,灌浆落差不宜超过1.5m。灌浆过程中可用竹片或钢钎轻轻导流,但不得振捣,以免影响材料的自流平性能。
灌浆厚度建议控制在50-150mm范围,超过150mm时应分层施工。每层灌浆间隔时间应在前一层初凝前完成。对于螺栓孔灌浆,灌入后应上下抽动螺栓2-3次,确保孔内浆料密实。
## 养护与后续处理
灌浆完成后应立即覆盖塑料薄膜保湿养护,24小时内禁止振动和踩踏。拆模时间根据环境温度而定,通常不低于24小时。养护期间环境温度应保持在5℃以上,高温天气需采取遮阳和喷水养护措施。
灌浆层终凝后,表面可能出现少量浮浆,可用抹刀轻轻刮除。对于需要精确标高的部位,可在灌浆料初凝前进行表面修整。养护周期一般为7天,在此期间应避免冲击荷载和剧烈温度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