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石型灌浆料施工工艺流程详解
一、材料特性与准备工作
豆石型灌浆料是以高强度水泥为基材,掺入精选豆石骨料(粒径5-10mm)及多种外加剂配制而成的特种建筑材料。其性能指标需满足GB/T50448标准要求,28天抗压强度≥60MPa,流动度初始值≥300mm,30分钟保留值≥260mm。材料具有微膨胀特性(膨胀率0.02%-0.1%),可有效补偿收缩,确保灌浆体密实无空隙。
施工前需准备强制式搅拌机(转速≥150r/min)、高位漏斗、模板支设材料及养护用品。基层处理要求混凝土表面含水率≤6%,采用喷砂或机械打磨去除浮浆层,露出坚实基层,边缘支模高度应高出灌浆面50mm。
二、搅拌工艺控制
采用机械搅拌时,建议水料比为13%-15%,水温控制在10-25℃范围内。先加入80%用水量,边搅拌边缓慢加入粉料,搅拌2分钟后加入剩余水量,总搅拌时间不少于3分钟。冬季施工时应采用温水搅拌,但水温不得超过35℃。搅拌完成的浆体应呈均匀粘稠状,无结块或泌水现象。
三、灌注施工要点
灌注时应从模板一侧连续注入,采用高位漏斗辅助下料,自由落料高度控制在1m以内。对于厚度超过100mm的灌浆层,建议分层灌注,每层间隔时间不超过20分钟。在柱脚、设备基础等部位灌注时,应采用导流板引导浆体流动,避免产生气穴。灌注完成后,应立即采用φ6mm钢针在间距500mm范围内插捣排气,重点处理模板边缘和转角部位。
四、养护管理标准
灌注完成后30分钟内覆盖塑料薄膜保湿,环境温度>25℃时需在薄膜上覆盖湿麻布。拆模时间不少于24小时,养护周期为7天,前3天保持表面湿润状态。养护期间环境温度应维持在5-30℃,温差变化不超过10℃/24h。对于承受早期荷载的特殊部位,需待3天强度达到30MPa后方可施加荷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