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自流平水泥施工技术要点及材料特性分析
冬季低温环境下使用自流平水泥需特别注意材料性能与施工工艺的适配性。常规自流平水泥在5℃以下环境易出现凝结异常、强度发展迟缓等问题,而专为冬季研发的改性产品通过复合添加剂体系实现了-5℃至10℃环境下的正常施工。其关键性能指标包括:初凝时间控制在35-45分钟(20℃标准条件下),抗压强度24小时≥15MPa,28天≥30MPa,流动度初始值≥130mm/20min保留值≥125mmwww.khyzd.com。
材料组成上采用硫铝酸盐水泥与普通硅酸盐水泥复配体系,掺入甲酸钙早强剂(掺量0.6-1.2%)、聚羧酸减水剂(减水率≥25%)及可再分散乳胶粉(掺量1.5-3%)。这种配方设计使水化放热峰值提前至6-8小时,在低温环境下仍能形成稳定的钙矾石晶体结构。施工时需确保基面温度不低于-5℃,采用40℃温水拌和(水灰比0.22-0.24),搅拌时间延长至3分钟以保证材料均匀性。
施工工艺需遵循特殊流程:基层处理阶段,含水率需控制在8%以下,采用电热毯预热基面至5℃以上;摊铺时环境温度监测点间距不大于5m,每2小时记录一次;覆膜养护采用0.12mm厚PE膜双层覆盖,边缘密封胶带粘贴宽度不小于50mm。关键控制节点包括:浇筑后4小时内维持膜内温度≥10℃,24小时内禁止通风换气。
针对不同低温工况,材料调整策略有所差异:-5℃至0℃环境建议增加甲酸钙掺量至1.5%,拌和水温提升至45℃;0-5℃环境可添加0.02%三乙醇胺作为辅助早强剂。施工厚度超过5mm时,需分两层浇筑,层间间隔控制在初凝前30分钟完成接茬处理。
冬季型自流平水泥的收缩率需控制在0.08%以内(28天龄期),这通过掺入6-8%的40-70目石英砂及0.05%聚丙烯纤维实现。对于地暖基层,材料热膨胀系数应匹配(9-11×10⁻⁶/℃),导热系数不宜超过1.2W/(m·K)。施工完成12小时后可开启地暖系统,初始水温设定30℃,每日升温不超过5℃直至达到设计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