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孔道压浆剂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主要用于填充预应力筋与孔道之间的空隙,确保预应力有效传递并保护钢绞线免受腐蚀。其性能直接关系到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因此在材料选择、配比设计和施工工艺上都有严格要求。
在材料性能方面,标准孔道压浆剂需满足多项技术指标。流动度是首要考量参数,新拌浆体的初始流动度应控制在14-22秒之间,30分钟后的流动度损失不超过5秒。泌水率不得超过2%,24小时自由膨胀率需保持在0-3%范围内。抗压强度方面,3天强度需达到20MPa以上,28天强度不低于50MPa。这些指标确保了浆体具备良好的施工性能和硬化后的力学性能。
从材料组成来看,优质孔道压浆剂通常采用硅酸盐水泥作为基材,掺入高性能减水剂、膨胀剂和矿物掺合料。减水剂多选用聚羧酸系,其减水率可达25%以上,能有效降低水胶比至0.26-0.28www.uujsj.com。膨胀剂通常采用钙矾石类或氧化镁类,补偿浆体硬化收缩。为改善浆体稳定性,常加入0.1-0.3%的纤维素醚类增稠剂。部分高性能产品还会添加硅灰等活性掺合料,提升后期强度和耐久性。
施工工艺对最终质量同样至关重要。拌制时应采用转速不低于1000r/min的高速搅拌机,搅拌时间控制在3-5分钟。灌浆前需对孔道进行充分润湿,但不得有明水残留。灌浆压力宜保持在0.5-0.7MPa,当出浆口排出与进浆口相同稠度的浆体后,应保持稳压2分钟。竖向孔道灌浆需采用从下往上的方式,并在最高点设置排气孔。在5-35℃环境温度下施工时,浆体入模温度应控制在5-30℃之间。
冬季施工需特别注意,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应采取保温措施或将浆体温度提高到10℃以上。高温季节施工则需控制浆体温度不超过35℃,必要时可掺入缓凝剂延缓凝结时间。灌浆完成后,结构部位应保持湿润养护至少7天,养护期间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