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烷膏体施工常见三大痛点
混凝土保护工程中,硅烷膏体怎么施工往往让施工人员面临以下困扰:
1. 渗透深度不达标:传统喷涂法容易造成材料浪费,影响硅烷浸渍效果
2. 基面处理不当:混凝土表面浮浆未处理直接施工,导致防护层附着力差
3. 环境适应性差:在潮湿基面或低温环境下施工,影响膏体渗透性能
专业级硅烷膏体施工五步法
第一步:基面预处理
- 使用角磨机处理混凝土表面浮浆(露骨料程度达10%)
- 裂缝部位需先用环氧砂浆修补
- 施工前基面含水率需≤6%(可用水分仪检测)
第二步:材料搅拌
- 采用低速电动搅拌器(300rpm)搅拌3分钟
- 静置熟化5分钟后二次搅拌
- 注意避免引入气泡
第三步:精准涂布
- 滚涂施工时选用短毛滚筒(6-8mm绒毛长度)
- 垂直交叉涂布两遍,间隔30分钟
- 理论用量控制在300g/㎡±10%
第四步:环境控制
- 施工温度建议5-35℃范围
- 相对湿度低于85%时效果最佳
- 遇降雨需做好72小时防护
第五步:质量检测
- 7天后进行氯化物吸收量测试
- 使用摆式摩擦仪检测防滑系数变化
- 渗透深度应≥3mm(钴试纸法检测)
硅烷膏体施工的典型应用场景
跨海桥梁混凝土防护
- 杭州湾跨海大桥桥墩采用分层涂布工艺
- 潮差区部位配合憎水剂增强处理
- 施工后氯离子扩散系数降低85%
地下综合管廊防渗
- 管节接缝处采用刷涂加强处理
- 与聚氨酯密封胶复合使用
- 通过72小时负水压测试
工业厂房地面防护
- 针对酸液溅射区域做三重防护
- 施工后耐5%硫酸溶液浸泡时间提升8倍
- 表面莫氏硬度达到6级以上
特殊基面的施工应对方案
高吸水率基材处理
- 先涂刷硅烷底涂剂(固含量≥40%)
- 采用”薄涂多遍”工艺
- 总用量可增加至400g/㎡
带水作业面施工
- 使用快固型硅烷膏体(初凝时间15分钟)
- 配合水下专用固化剂
- 施工后需做48小时水养护
异形结构处理
- 立柱部位采用无气喷涂(压力0.4-0.6MPa)
- 阴阳角使用特制扇形喷嘴
- 曲面结构实施”湿碰湿”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