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烷乳液防腐施工面临的三大难题
基面处理不到位导致渗透深度不足
旧混凝土表面的油污、浮浆会形成隔离层,严重影响硅烷乳液渗透效果,最终防腐层可能在使用1-2年后就出现局部失效。
环境温湿度控制不当影响成膜质量
施工时环境温度低于5℃或高于40℃时,乳液易出现结晶或过快挥发;相对湿度>85%会导致固化时间延长3倍以上。
喷涂工艺不规范造成材料浪费
常见的喷枪距离控制失误(>30cm)会使材料损耗增加40%,而多层交叉喷涂未掌握间隔时间会导致材料堆积。
标准化施工流程关键步骤
基面预处理(决定80%防腐效果)
- 高压水枪(≥15MPa)处理裂缝>0.2mm的缺陷
- 喷砂处理去除2mm厚度的碳化层
- 用pH试纸检测表面酸碱度(需调整至7-9)
材料配比与熟化
- 原液使用前需机械搅拌15分钟(转速400r/min)
- 添加5%-10%去离子水调节粘度(涂-4杯测试25s)
- 熟化时间控制在30-50分钟(25℃环境)
机械化喷涂作业
- 选用W-77型无气喷涂机(压力比45:1)
- 喷嘴与基面保持20±5cm距离
- 行走速度0.8-1.2m/s(形成200g/㎡湿膜)
特殊场景施工解决方案
海上风电基础防腐
- 潮差区采用”三涂两养护”工艺
- 每遍间隔需跨越2个潮汐周期(约24小时)
- 最终干膜厚度≥300μm
化工车间地坪防护
- 预处理需增加酸蚀工序(5%草酸溶液)
- 在设备基础周边设置加强带(多涂装1遍)
- 养护期间用塑料膜隔离化学飞溅
桥梁墩柱维护
- 高空作业采用长杆喷涂系统(延伸至8m)
- 对裂缝实施注浆后表面封闭
- 设置湿度监测点(使用蓝牙数据记录仪)
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渗透深度检测(丙酮擦拭法)
72小时后测试,硅烷有效渗透应≥4mm(C30混凝土)
接触角测试
滴水测试时水珠接触角应>95°,持续时间>30秒
氯离子吸收率
按照ASTM C1202标准,电量通过值降低60%以上
(注:具体参数需根据JTJ 275-2000等规范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