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结构加固的痛点:为什么需要高延性混凝土?
传统砌体结构普遍存在抗震性能差、易开裂等问题,特别是老旧建筑在遭遇地震时极易发生脆性破坏。高延性混凝土(HDC)通过添加特殊纤维材料,使混凝土具备钢材般的延展性,抗拉强度可达普通混凝土的10倍以上。这种材料能有效解决砌体结构加固中的三大难题:
- 开裂控制难:普通加固材料难以抑制砌体结构的裂缝扩展
- 施工空间受限:传统加固方法需要较大操作空间
- 结构增重明显:常规加固方案会显著增加建筑自重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施工核心步骤
一、基层处理关键技术
- 表面凿毛处理:采用机械打磨或人工凿毛,去除抹灰层至砌体表面,形成3-5mm凹凸纹理
- 裂缝注浆修复:对宽度>0.3mm的裂缝采用专用灌缝胶进行压力注浆
- 界面湿润养护:施工前2小时喷洒清水,保持砌体表面湿润无明水
二、材料配制与施工要点
- 配合比控制:
- 水泥:硅灰:石英砂=1:0.2:0.8(质量比)
- 纤维掺量1.5-2.0%(体积分数)
- 分层喷涂工艺:
- 第一层厚度控制在8-10mm
- 间隔4小时后施工第二层
- 总厚度不超过25mm
- 养护规范:
- 终凝后覆盖湿麻布养护
- 保持湿润状态不少于7天
典型应用场景与施工差异
1. 砖混结构住宅加固
- 重点加固部位:窗间墙、楼梯间墙体
- 施工特点:多采用单面加固,厚度15-20mm
- 节点处理:与楼板连接处设置L型锚筋
2. 历史建筑保护性加固
- 材料调整:采用白色硅酸盐水泥保持原貌
- 施工限制:禁止钻孔作业
- 特殊工艺:薄层喷涂(8-12mm)
3. 工业厂房砌体加固
- 荷载考虑:需核算吊车振动影响
- 加固形式:双面交叉布置
- 防腐要求:掺入防腐剂应对工业环境
施工质量控制关键指标
粘结强度检测:
- 现场拉拔试验≥1.0MPa
- 破坏面应在砌体内部
厚度控制标准:
- 允许偏差±2mm
- 每100㎡检测不少于5处
纤维分散度检验:
- 取样观察无纤维结团现象
- 单位面积纤维根数≥800根/cm²
常见施工问题解决方案
问题1:加固层空鼓
- 成因:界面处理不到位
- 预防措施:采用高压水枪冲洗基层
问题2:早期收缩开裂
- 成因:养护不及时
- 解决方法:喷涂养护剂延缓水分蒸发
问题3:纤维外露
- 成因:收面时间不当
- 处理方案:在初凝前进行压光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