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C注浆管施工工艺详解
RPC注浆管(活性粉末混凝土注浆管)是一种新型高性能注浆材料,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施工便捷等特点。其抗压强度可达120-150MPa,抗折强度15-25MPa,28天收缩率小于0.02%,孔隙率控制在5%以下。
施工前准备阶段:
1. 材料验收:检查RPC注浆管外观质量,管体应无裂纹、破损,内壁光滑无毛刺。标准管径为40-60mm,壁厚3-5mm,单节长度2-3m。管体两端应加工有螺纹连接口,螺纹精度达到6g级。
2. 设备检查:准备专用注浆泵,工作压力不小于2MPa,流量稳定在30-50L/min。配套使用高压注浆管,耐压值需达到3MPa以上。
3. 基面处理:施工基面应平整、坚实,平整度偏差不超过5mm/2mwww.mldhj.com。对基面进行凿毛处理,凿毛深度3-5mm,凿毛率不低于80%。
安装工艺流程:
1. 定位放线: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测量放样,定位偏差控制在±10mm以内。采用全站仪进行三维坐标定位,确保注浆管空间位置准确。
2. 管道连接:采用螺纹连接方式,连接时需在螺纹部位涂抹专用密封胶。连接扭矩控制在50-70N·m,确保连接牢固且不损伤管体。
3. 固定支架:每间隔1.5m设置一个固定支架,支架采用不锈钢材质,与结构体采用M10膨胀螺栓固定。支架与管道间加设橡胶垫片,厚度不小于5mm。
注浆施工要点:
1. 浆液配制:使用专用RPC注浆材料,水胶比控制在0.16-0.18。搅拌时间不少于3分钟,浆液流动度保持在180-220mm。
2. 注浆顺序:采用从低到高、由内向外的注浆原则。注浆压力初始阶段控制在0.3-0.5MPa,后期逐步提升至1.0-1.2MPa。
3. 注浆控制:注浆速度保持在10-15L/min,当相邻注浆孔出浆后,保持压力2-3分钟再停止注浆。单次注浆高度不超过3m。
质量控制措施:
1. 过程监测:采用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注浆压力,压力波动范围不超过±0.1MPa。每50m³浆液留置3组试块,标准养护28天。
2. 密实度检测:注浆完成24小时后,采用冲击回波法检测密实度,要求密实度达到95%以上。对不达标区域需进行补注。
3. 强度检测:现场随机抽取3%的注浆管进行剖管检查,观察浆体填充情况。芯样抗压强度不低于设计值的90%。
特殊工况处理:
1. 渗水处理:遇渗水部位时,先采用速凝浆液进行封堵,水灰比调整为0.14-0.15,掺加3-5%的速凝剂。
2. 大体积注浆:分段注浆,每段长度不超过15m。设置排气孔,间距3-5m,孔径8-10mm。
3. 低温施工:环境温度低于5℃时,应采用热水拌合,保持浆液温度在10℃以上。必要时搭设保温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