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50压浆料作为预应力孔道专用灌浆材料,其密度与重量换算关系是工程应用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基础参数。根据国家标准GB/T50448-2015《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要求,M50压浆料的理论密度范围在1.9-2.1g/cm³之间,经实测统计,其标准状态下(温度20±2℃,相对湿度50±5%)的堆积密度约为2.05吨/立方米。
从材料组成来看,M50压浆料采用52.5级硅酸盐水泥作为基材,掺入粒径0.15-0.3mm的石英砂作为骨料,并复合高效减水剂、膨胀剂等外加剂。这种配比使其具有优异的流动性能,初始流动度可达320mm以上,30min流动度仍能保持在260mm以上。材料的水胶比严格控制在0.26-0.28范围内,既保证了工作性能,又确保了最终强度。
在物理性能方面,M50压浆料的3d抗压强度可达35MPa以上,28d强度稳定在50MPa以上www.mldhj.com。其泌水率不超过1%,24h自由膨胀率控制在1-3%之间,这些指标都直接影响着材料的实际密度表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材料在硬化过程中会产生适度膨胀,这种特性使其能充分填充孔道,与预应力筋形成良好粘结。
施工工艺对实际密度会产生显著影响。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工艺时,材料密实度可提高5-8%,此时单位体积重量会相应增加。规范要求的搅拌时间不少于3分钟,搅拌速度控制在1000-1500rpm,这些参数都会影响材料的均匀性和最终密度表现。在实际工程中,环境温度每升高10℃,材料密度会降低约0.02吨/立方米,这是由热膨胀效应导致的。
运输和储存条件也需要特别注意。袋装M50压浆料在干燥环境下储存3个月后,由于吸湿作用,密度可能增加0.03-0.05吨/立方米。而散装材料在运输过程中受振动影响,堆积密度可能提高2-3%。这些因素在工程计量时都需要纳入考量范围。
从工程应用角度看,M50压浆料的密度与其工作性能密切相关。当实测密度低于1.95吨/立方米时,可能表明材料含气量过高,会影响最终强度发展;而密度超过2.1吨/立方米时,则可能意味着骨料比例偏高,将降低材料的流动性和渗透性。因此,在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密度检测是重要的监控指标之一www.uujs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