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50灌浆料作为一种高强度建筑材料,其密度参数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结构安全性。根据国家标准GB/T50448-2015《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要求,C50级灌浆料28天抗压强度需达到50MPa以上,其密度通常在2100-2400kg/m³范围内波动。
在材料组成方面,C50灌浆料采用52.5级硅酸盐水泥作为主要胶凝材料,配合优质石英砂(粒径0.16-2.5mm)作为骨料。为改善材料性能,通常会掺入8-12%的硅灰(密度约2200kg/m³)和5-8%的粉煤灰(密度约1800-2200kg/m³)。这些矿物掺合料的加入不仅优化了颗粒级配,还能有效降低水化热,减少收缩裂缝的产生。外加剂方面,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掺量0.8-1.2%)可确保水胶比控制在0.26-0.32之间,这是保证高密度的关键因素之一www.khshxcl.com。
从物理性能指标来看,新拌C50灌浆料的初始流动度应≥300mm,30min保留值≥260mm。凝结时间根据施工需求可调节为:初凝≥2h,终凝≤10h。硬化后的体积稳定性要求24h竖向膨胀率0.02-0.5%,56d干燥收缩值≤0.05%。这些指标与材料密度存在直接关联,例如过低的密度往往伴随着较高的孔隙率,会影响最终强度发展。
施工工艺对最终成型密度有显著影响。在基础处理阶段,需确保基层含水率≤6%,温度控制在5-35℃www.mldhj.com。搅拌时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先投入干料搅拌1min,再加入80%用水量搅拌2min,最后根据流动性补加剩余水分。灌浆时建议采用高位漏斗法,保持连续浇筑,自由下落高度不超过1.5m。对于厚度超过100mm的灌浆层,应采用分层浇筑工艺,层间间隔不超过初凝时间。在养护阶段,浇筑完成后应立即覆盖塑料薄膜,24h后开始湿养护,持续时间不少于7d。
温度适应性方面,C50灌浆料在5℃以下施工时需采取保温措施,30℃以上环境则应避开正午高温时段作业www.uujsj.com。冬季施工可掺入防冻组分,但需注意这类外加剂可能会使密度降低1-3%。在特殊环境如海水区域应用时,建议采用密度更高的抗硫酸盐型配方,通过掺入矿渣微粉(密度2900kg/m³)可将材料密度提升至2300-2500kg/m³范围。
检测密度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对于新拌浆体可采用容积升法(依据GB/T50080),将搅拌均匀的灌浆料装入已知容积的金属容器,刮平后称重计算;硬化体检测则参照GB/T50081标准,使用100mm×100mm×100mm试模成型,标准养护28天后测定。值得注意的是,实际工程中的密度值会比实验室数据低2-5%,这主要源于现场振捣密实度差异和温湿度变化影响。